第七章 乱世(1/2)
汉代的常平仓由武帝时桑弘羊所创,原意是平准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宣帝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价有贱到一石五钱的,农人少利。就在这以后,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把平准法着重施之于粮食的常平仓收贮,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粮仓。而司州的常平仓,就位于洛阳。洛阳的常平仓取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地籴谷以供京师,丰年谷贱时大量收购存储以赡农人,灾年歉收时则平价卖粮,既可平抑粮价,又可抵御天灾。
“快散开,快散开。”王佐对着周围的试炼者们大声喊道:“如果不想等会被踩死的话,尽量往人群边缘走,往那些士兵的反方向走。”不管有用没用,喊完这一嗓子王佐就开始走进了难民的人群中,奋力向着广场边缘穿行而去。他已经尽到自己的义务,剩下的时间,该为自己的小命着想了。
“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啊。”一位身着黑底红边朝服,头带高冠的官员看着锅中的稀粥,忧心忡忡的说道。随即抬头看向一名武将打扮的高大男子,问道:“韩将军,这区区一点稀粥,如何济的场中上十万人?同为大汉子民,你难道就忍心看着这场中大半难民沦为饿殍,就不能再多加一点么?”
“乱世人命不如狗啊,这就是战乱中难民的真实状态么?”这帮人无论数量再多,似乎也对试炼者们产生不了威胁。王佐暂时渡过了生存的危机,但他的心情却没有好转过来。“不知道五天以后,我们有多少会变得和眼前这群人一样?”
“杨大人,此乃董太师命令,小将也是奉命行事。”那名武将看品阶不过偏将而已,对着杨大人却不甚恭谨,显然没把对方看在眼里。
这是一片极大的广场,王佐估计和他生前世界北京那个著名的广场比起来,面积也差不了多少。广场的周围,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古代建筑。有将近十万人聚集在这片广场之上,试炼者们就被围绕在这群人之中。
现在正是冬去春来,新粮未收的时候,再加上战事爆发,董卓和袁曹联军两方,都拼了命的收刮百姓家中那仅有的一点余粮以充军用,百姓家中的活命口粮被掠劫一空。以致从汜水关为起点,方圆几百里的百姓全都在往洛阳涌来,希望能够在这天下十三部州的首府,大汉帝国的王都之地找到一点吃食,找到生存下去的希望。因为这里有常平仓,有存粮。
新人新书极端需要支持,如果觉得还看得下去,请点一下收藏或推荐,您的举手之劳就是我前进的莫大动力。
如今在常平仓这里稍微放出一点霉烂的粮食,就可以把难民都吸引过来。混迹在城中的联军奸细没有这大股人流的掩护,抓查起来也方便了很多。至于放粮的数量么,不需太多,能让一小半的人不至于饿死就行。放粮只是个诱饵,可不是真的想赊济这些无穷无尽的难民。这些人从各地往洛阳不停的涌来,数量每天都在增多,想要喂饱他们,得多少粮食?何况我西凉军的军粮本就是从他们家中掠来的,现在再给他们放粮,不等于又把这些粮食还给了他们?这些人,饿死的越多越好,多死一个,就少一个人消耗我军的存粮,韩将军恶狠狠的想道。常平仓中的粮食虽然是朝廷平时从百姓家中收来,以备荒年之用,可现在既然落入了豺狼般的西凉军手中,就被他们理所当然的视为己有。在这个乱世的年代,有粮有人就是硬道理。西凉军中多为蛮兵鲜有士族,不懂治理地方,他们的生存之道,就是抢夺和霸占。
而在士兵身后,几口正在熬煮着稀粥的大锅,则是那些难民试图接近的原因。平心而论,大锅中的粥卖相并不好。稀的像水一样可以当镜子照,汤水中翻滚着糠米和稻壳,偶尔出现的白米也带着一层霉色。可这种放在平时只能拿去喂猪的食物,现在却成了广场上无数难民梦寐以求的救命之物。因为,洛阳现在缺粮,极度的缺粮。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哪。当王佐看清他们的状况之后,心头就是一紧,实在是太惨了。
那杨大人身任少府一职,乃是位列九卿的三千石以上高官。如若放在以往,这样的偏将在他面前只有乖乖跪下听令的份。可如今董卓仗着手中的西凉蛮兵已经完全控制了京师,肆意把持朝政,甚至废立天子,擅杀大臣,朝廷已经毫无威信可言了。
没有,什么都没有。任凭王佐有千种预案,万丈雄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