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二百八十三头牛(1/2)
不过市里那家人炸的油条还有人家自己做的豆腐脑那是真好吃,自己吃了有十根油条,三碗豆腐脑都没吃够。最后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吃了,要不然再来俩三根油条一碗豆腐脑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钱倒是不发愁,自己靠着大棚,两年时间家里的存折上也能有几十万了。场地自家农场还有不少空地没盖大棚,随便找一块盖上一些牲口棚子能遮风挡雨就成了,也不了几个钱。
于是,当天晚上,王海在家都一直忙着接待来家里询问养牛的相关事情的村民,到了快十点钟这些人才走光了。
三五个一群,或者单独一人,陆陆续续的几乎全村人都来遍了。只是,看到王海躺在炕上呼呼大睡,大部分人就又顺口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
“那倒是,行了,你上炕躺着去吧!我们过来就是问问养牛真的能挣钱?”
关键是这买卖好不好干啊?万一辛辛苦苦的养了一堆小牛卖不出去,全留着自己养,那可就真的傻眼了!
五块钱在村里能够一家子四口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了都!当然自家是例外,有时候自家一顿饭可能都不止一百块了。
陈树宏惊声叫了出来,实在是这个价格太出乎他意料之外了。这年头一头大肥猪也就卖个四百多块那就算高的了,那可是二三百斤的大肥猪啊!
“好卖!比猪好卖多了!咱这牛只要一拉到市场上,绝对是抢手货!你是不知道,市里的那些大饭店想要买点牛肉都跟打仗似的,得用抢的才行。每天都是天不亮就等在屠宰场门口,只要一杀完,立刻一拥而上,晚了就可能买不着好肉了!”
这还不算,又过了一天之后,外村的人也知道了这个事,有那个精明的就也跑来王海家里也想买上几头,养着试试。
村里在王海发家之前公认的万元户陈树宏老爷子开口说道,对于养大牲口村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中午喝大了的王海被刘彪送回家没多久,村里人就陆陆续续的到他家里串门打探消息来了。
就算是买,那也用不了多少钱。这秸秆在村里根本就不值钱,很多懒人都堆在地里知道来年春天开始耕地打垄的时候才想起来直接点一把火就烧掉了。
“这么高?”
陈树宏这话一说出口,立刻让屋子里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王海,静静地等候着他的回答。这可是最关键的问题了,要是辛辛苦苦养出来,却卖不掉,那可就坑人了!
“呵呵,我没事了。您现在怎么样了,没啥事吧?”
“我买的这十几头小牛都是论斤买的,三块五一斤,差不多平均一头牛五六百块钱吧!比咱们这边的牛可贵多了!五六百都能买一头拉车的大牛了!”
“这还贵啊?这还是我们直接从人家津天市的那个叫种牛繁育中心直接买的呢!要是从贩子手里买,恐怕这个价格还得至少再加两成!”
“嘟嘟——”
可是,如果自己养殖场建好之后,自己是不是就可以垫钱把牛犊子赊欠给农户,并且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户喂养成大牛之后,自己再从他们手里把大牛收购过来,在收购款里扣除买牛的钱。这么一来,大家就不用担心没有技术,没有本钱,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原来,叶主任听王海把事情前前后后一说,立刻就提了一个主意。他建议王海干脆自己办一家种牛培育厂。种牛和技术的事由他负责,王海则是提供场地,并负责招人饲养这些种牛。
很快,三天之后,当王海打电话给叶主任的时候,小牛犊子的预定数目已经多达二百多头了。最后确定的数字是二百八十三头这个惊人的数字,连叶主任都吃惊不已。
“那这牛到时候好卖吗?”
不过看眼前这几个村里人的反应,似乎都对养牛挺感兴趣啊!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销售问题了,只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养殖场绝对大有作为。
“嗯,应该没啥问题。我们特意去市里打听过了,咱们市里牛肉的价格一般都在五块钱以上,好的部位价格更高,最高的直接供给大饭店能卖到八块到十块一斤!”
王海看看眼前几个一脸担心的村里人,脸上浮现一丝笑容。想着电话里人家叶主任说的,他觉得这买卖没准还真能干。
这下子,一屋子人不说话了,都安静地合计着自己的打算。特别是陈树宏老爷子,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就暗下决心,这牛可以养!
陈树宏急忙问道,他是真动心了。这么高的价格,只要没病没灾的卖出去就没得赔。再说,自家养牛,除了买点豆饼,麸子稻糠什么的,草料秸秆都不用钱,自家就有。
“是这样,我们村里有人也准备养牛了,这不让我帮忙问问,你们那里还有没有?”
人家一听说自己打算养肉牛,好家伙儿,又是倒茶又是敬烟的,大早起天还没亮呢就非要拉着自己去吃饭。
那些加入了大棚合作社的村民更是家家都至少定了三头牛,在他们看来,人家王海都一下子就买了十几头,这买卖绝对赔不了!要不是手里钱不够,他们恨不得也都跟王海看齐,家家买上他十几头呢!
所以,他一听说了王海养牛的事,尤其是养牛竟然一头牛一年就能赚五百多,立刻就心动了。
“没办法,人家第一次来咱这儿,不得让人家吃好喝好啊!”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