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老农民的智慧(1/2)
看着眼前一人多高的大棚,全家人都是满怀憧憬,幻想着里面绿菜如荫,郁郁葱葱的样子,不由自主地脸上就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又是一个夜晚之后,一家人又是一起出动,翻出家里珍藏的一整张盖白薯炕的大块塑料布,将大棚盖得严严实实的。
一家人吃完早饭,不约而同的放下饭碗,就奔到了院子里继续完善大棚。一直勤快的田秀华甚至破天荒的连碗都没洗就跟着丈夫到了院里开始挖火炕。
王海说这话的时候,低着头不敢看妻子。因为给母亲治病落下了巨额外债,妻子每年春天夏天,都会挎着篮子,走村串户的去卖院子里的菜,就为了能多攒几块钱,好早日把欠债还清了。
卖了钱,一定割上半斤肉!两孩子小半年都没吃过肉了,割上半斤给他们好好解解馋!到时候全要瘦肉,一点肥肉星子都不要!
“咱家没有就去借呗!只要今年冬天咱这棚子能顺利长出菜来,明年买副新的还人家!”
进入十一月份的冬季里,还没有什么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天气变暖,在九十年代初期的这个时期,华北地区早早的就迎来了一场寒潮,虽然没有下雪,但是室外依然寒风刺骨,冷的让人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
“爸,爸!你怎么啦?你干啥呢?怎么不说话啊?”
王海脑海里立刻就浮现了一幅画面:自己刚一道市场,就被蜂拥而来的人们围住了。大家都纷纷举着十块钱一张的大团结使劲的朝自己怀里塞过来。
只要给这个大棚挖一个火炕,然后盖上新的大塑料布,在找些草帘子铺在上面保暖防寒,种出菜应该完全没问题!
“我这就去你三姨夫家里搬帘子去!”
“应该成吧?我今天跟耀增说了一下,听他说现在东山省那边就在搞这个大棚。据他从报纸上开到的消息说人家八十年代就靠这个发大财了。据说一个大棚一个冬天下来的纯收入就有一万多!”
“哎呀,要是咱们也能赚一万块钱就好了!还了欠债,还能剩下好几千!两孩子去年就没买新衣服,王勇都三年没穿过新衣服了。你也该添一件好衣服了,到时候过年穿,省的让家里那些叔伯哥们儿家里都笑话咱!”
再就是挖横纵方向的地面火道了,这个活因为王海有着十几年挖火炕的经验,很是轻车熟路。
似乎知道了丈夫在想什么,田秀华没有说什么,只是手里的家伙又开始忙了起来。不过,相比之前,眼里满是光芒,脸上也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想到白薯炕,这个资深老农民眼前一亮。
田秀华言语中带着疑惑和憧憬,家里因为前几年婆婆生病了不少钱。直到前年婆婆去世,然后第二个孩子王亮又诞生了,就一直没缓过劲儿来。
那是以后的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哪怕是一天之后。所以,田秀几乎每天一睁开眼睛就开始为了那五千元的“巨额债务”愁眉不展。
对啊!听儿子的说法,搭这个大棚就是因为要保证在冬天让温度能够在一定高度,让里面的蔬菜能够继续生长。保持温度,这不是和烧白薯炕一样吗?
为此,那一畦韭菜都被截成了几段了。不过这一点没有人在乎,相比大棚建好之后的情景,这点代价根本不值得一提。
这可是一万多块啊!
“真的?耀增真的这么说?”田秀华激动地停下手里的活计,扭身看着丈夫。很快,没等丈夫回答,她自己就先开始给自己脑补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田秀华就忙着先给家里的两头猪熬猪食。快到年底了,还指望着这两头养了一年的猪能换点钱过个好年呢!
这个年头,五千块钱就犹如一座珠穆朗玛峰一般高的大山一样压在她的心头。五千块钱啊!一年到头也攒不下一千块的一家人,这得要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
先是在靠近窗户不远的地方往下挖了一个一米多深的坑,然后在坑底向内掏出一个空堂做火炉子。
“有了钱,以后你就再也不用挎着篮子去卖菜了!”
先是在靠近炉坑的地面横着往下挖了半米多深,再在炉膛上方往斜下挖,联通之后,全家人齐上阵开始挖纵向的三条火道。
“爸,我看人家大棚上面都是还盖着一层草帘子的。既能保温又能防寒,把咱家里盖白薯炕的苇帘子给它盖上呗?”
“哦,啊!恐怕不行啊!咱家那个帘子不够长!”王海拧着眉毛,思考着怎么解决这个难题,一边敷衍着儿子。
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积蓄了,早在婆婆生病住院的时候,家里那几百块钱就光了。为了给婆婆治病,跟村里的相亲还有亲朋好友接了足足有五千多块钱。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