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北平攻防战1(1/2)
1940年9月18日,北平城
“什么?沈阳也遭到了轰炸!”二战区前敌总指挥杨上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来北平前线说白了就是一个象征,别说是对八路军的作战指手画脚了,就是晋绥军的作战,他也不想多过问,可万万没想到,他才来了一天,不对,是仅仅十几个小时,就发生了那么多事情。
开封、商丘、济南、威海、青岛这些华北的大城市都遭到轰炸也就算了,毕竟虽说那是日占区,可附近还是有国军的,也处于国军的轰炸范围内,可沈阳是什么鬼?那可是日占区的腹地,东四省最大的城市,日军绝对控制区的腹地啊,怎么会有飞机轰炸那里呢?
“杨将军,抗联的情报人员已经确认了,轰炸机群在沈阳扔下了上万发炮弹,除了物资损失之外,直接的人员伤亡就达到几千人,关东军起码半年的弹药储备都没了,而沈阳兵工厂估计几个月都没法复产。”说话的是副总指挥,一夜之间,几百座县城,十几座大城市,一千多公里铁路,几千公里的公路,超过三千个军事目标遭到打击,这简直不要太恐怖好吧,简直就是用轰炸机群把鲁省和豫省的小鬼子犁了一遍,呃,还有冀省小部和辽省小部,简直了,不给鬼子活路啊。
八路军总部和陕北的社会部都在准备对日军实施大规模破坏活动了,可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呢,就有人把这事给做了,可到底是谁做的呢?
政府?政府倒是派出过轰炸机助战,可他们绝没有这样的能力,一夜之间,累计怕是有十万发炮弹,辗转几省,他们要是有这个能力,国军现在估计连魔都都克服了。
联盟?也不可能,现在汉斯国在欧洲势头正盛,联盟迫于压力正试图和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时候轰炸日本人,他们可是做不出来。
至于其他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这年头能飞到亚洲的飞机都不多,更不要说十组织轰炸了。
如此一来,副总指挥的脑海中就只剩下一个人了,122mm的榴弹炮弹,引信还不太可靠,小老弟啊,果然是你,这关键时刻还得是自己人靠得住啊。
“炮弹?为什么是炮弹?”杨上将很意外,这么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使用炮弹当炸弹,开什么玩笑,空军的那些榆木脑袋,会用炮弹当炸弹?
“确实是炮弹,有几枚炮弹落在铁路线上没爆炸,被我们的游击队获得了。”副总指挥解释,一晚上,累计十万多发炮弹,真的是败家啊,小老弟真的是太有钱了。
“不管怎么说,这下子鬼子想要拼死营救北平是不可能了,副总指挥,咱们一定要抓紧机会啊,若是能够克服北平,这场战争的态势势必扭转啊。”杨上将稳定了一下情绪,尽量平静的说道,围攻北平最担心的就是鬼子的援兵了,这么一炸可以大幅延缓鬼子增援的速度,等于是进一步放大了他们攻陷北平的可能。
“北平城内的日军只有万人左右,其中还有三千多人是文职人员,按照兵力对比的话,我们拿下北平看似并不困难,可北平城和城内的百姓都是咱们的,投鼠忌器啊。”副总指挥为难的说道,二十万打一万,就算全是晋绥军,也能堆死日军,可现在日军光棍的退进城内,等于是那城内一百多万的老百姓做了人质,话说你们可是日军啊,你们不应该是出城寻找战机的吗?
“没关系,只要是日军不来援兵,我们就慢慢的磨下去,二十万打一万,我就不信了,他们都成精了!”杨上将也有些跃跃欲试,一万日军啊,傅将军第七集团军围在大同的日军也不过就这点人吧,晋绥军现在在这里已经超过三万人了,如果真的有机会的话,他真的不介意晋绥军取得击毙岗村宁次的战果。
“总指挥,楚长官打进西直门了!”就在副总指挥还想和杨上将谈谈后续作战计划的时候,一个晋绥军的作战参谋闯了进来,对,就是闯了进来,脸色潮红,胸部起伏,眼神里满是激动。
“什么!”杨上将和副总指挥齐齐惊呼。
山城事件后,作为天子门生的楚云飞自然也升官了,不仅晋升了陆军少将,还实实在在地升了官,二战区将原358团扩充,编成了晋绥军政卫第三师,他则担任政卫第三师少将师长。
现在的政卫第三师,在晋绥军的战斗序列中那是一顶一的主力部队,围攻大同的时候,第六集团军派出的唯一一个师级作战单位就是这个政卫第三师,其他的则都是傅将军的第七集团军所辖。
这次,八路军围攻北平,二战区思量再三也派出了部队助战,兵多兵少的无所谓,就是一个参与嘛,不管打不打得下北平城,他们都是赚到了。
这三万晋绥军,除了楚云飞的政卫第三师之外,都是些战斗力不强的新编团,就算是损失了一些也不心疼,乱世嘛,人命是真的不值钱。而派过来的部队就由楚云飞统一指挥,至于杨上将并不插手前线部队的具体指挥,而且很快就会回返克难坡。
北平城城高墙厚,看起来坚不可摧,可毕竟是一座几百年的城市,几百年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漏洞,八路军那边还在研究怎样协调统筹部队,组织火力,准备大举攻城的时候,手里本钱少,但指挥更加便利的晋绥军却是首先动了。
就在刚才,楚云飞带着一个营的突击队,居然就顺着一道臭气熏天的下水道突入了西直门内大街,一开始,这次进攻就是一次火力试探,想看看鬼子在这种下水道部署了多少兵力,要知道在古代,下水道这种地方可都是有重兵防守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