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47章 盘点景泰朝,文臣武将排名(上)

第447章 盘点景泰朝,文臣武将排名(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为国争光后,我成顶流! 篮球:我能三分必进 阴天子,狐仙驾到 闪婚嫁给植物人老公后:我真香了! 木叶的这个宇智波体内有怪兽 被渣重生!相府假千金转身嫁暴君 长生:从大周神朝开始 重生1993,从木匠开始 大婚日,碎凤冠,转头求娶病娇太傅 长生武道:我靠气运加点

“李贤其人,私心甚重。”

“偏偏,朕还离不开他,胡濙临终前,就指定他来秉政。“

朱祁钰道:“朕明明很讨厌他,却还得捏着鼻子用他,而他任内阁首辅,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说,且很多事都不用烦朕,他都能处理得很漂亮。”

“当时朝中党争激烈,李贤却能巧妙地处理党争,让这些党争不至于影响天下运转。”

“这是他的能力,其他人无可取代。”

“刘健、李东阳也做不到。”

“他是朕见过的,处理朝局最完美的人。”

“对上位者而言,处置朝政水平,臣子们的水平都差不多,但能让朝中的烦心事不影响朕,且能化解朝中党争,理想当推第一。”

“刘健和李东阳经常争吵,需要谢迁在中间弥合。”

“景泰朝后期需要铁三角。”

“李贤执掌内阁期间则不需要其他人弥合,他就能做好所有工作。”

朱祁钰道:“有他执掌内阁,朕非常放心。”

“他任首辅期间,是朕最轻松的几年。”

“朝中诸事不用事事问朕,他就能全权做主,且都让朕心满意足。”

“可他本人私心太重,而且很很多势力勾勾搭搭,过于圆滑,谁都不得罪,朕不喜欢他。”

朱祁钰目光阴冷:“所以,朕经常找他的碴,让他难受,同时,重用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收拾他,哈哈,他还得磕头感谢朕。”

“他和孔氏有姻亲,朕就用他剪除孔氏羽翼。”

“晚年时,他写了很多书籍,也算是理学宗师,想配享孔庙,朕就赐他配享太庙,要随祀朕,不许惊扰孔圣人他老人家。”

“对付这种私心重,且能力足够的臣子,就得让他不舒服。”

说着说着,朱祁钰笑了起来:“不过,李贤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忍,朕打他骂他,他都能忍着,且做事不露破绽。”

“朕监听李贤三十余年,从未听到他嘴里,说出一句怨怼朕的话。”

“就这份忍耐力,朕服了。”

“老四,这臣子呀,要用他的能力,不看忠心。”

“那李贤、姚夔、商辂、彭时等在夺门之变时,都没站在朕这边,乃至王文、何文渊、萧维祯等人,也随波逐流。”

“可朕还是重用他们。”

“因为他们有能力,有充足的政治磨练。”

“用他们,能国泰民安。”

“皇帝,首先要看自己的椅子,再看个人感官,不管你讨厌谁,只要他有用,你就要用。”

朱祁钰道:“李贤之后,当首辅的人很多,姚夔、朱英、王竑、王复、叶盛等等,却都没有李贤让朕舒服。”

“他们都很有才华,但都有缺点。”

“姚夔,持才傲物,瞧不上出身差的同僚。”

“朱英,功利心大于公心,能往自己手里网罗钱的时候,他绝对不会犹豫。”

“王竑,毒士而已,明明有大才却不愿意为朝廷所用,过于明哲保身。”

“王复,能力终究差一线,不是首辅之才。”

“叶盛,是除了李贤之外,朕第二满意的首辅了,叶盛做事很像李贤,他没有李贤私心那么重,他是朕的财政管家,民间名声不好,但官声很好。”

“可叶盛此人有最大的弱点,就是做事优柔寡断,善谋不善断,凡事都得让朕拍板,让他做决定时,经常反复,首尾不顾。”

“他身边缺一个刘健啊。”

朱祁钰道:“叶盛之后,朝中廷推首辅,白圭、林聪、项忠和韩雍四个人选,最应该当首辅的是白圭。”

“可白圭命不好,得了重病,在家恩养,无法任官。”

“也就落在了林聪头上。”

“林聪运气更不好,刚当首辅半年,就病倒了。”

“而项忠和韩雍,都无法抽身回京,必须坐镇地方,或者外出征战,所以,刘健就踩着所有老人,走上了前台。”

“他当上代首辅。”

“刘健的能力卓越,此人是朕磨了二十年,磨出来的一把惊世宝剑,本以为还没到出鞘的时候。”

“可白圭和林聪运气不好。”

“两个人提前走了。”

“首辅之位空悬,而朝中老臣凋零,中年臣子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朝政。”

“当时大明已经将眼光对向国外,朝政比之前更加复杂。”

“朕一直想让老臣来担负起朝政来。”

“最好的人选,该是项忠和韩雍。”

“可此二人需要统兵,或者镇戍地方,离不开他们,马文升和余子俊,马文升去督抚大洋洲,余子俊则被去安抚整个漠北。”

“刘健趁机登上高位。”

“你和刘健,十分熟识,该知道他是朕苦磨的宝剑,还没到出鞘的时候。”

“所以,他当了一年代首辅后,就和马文升调换职位,马文升入京做首辅,朕打发他去藩国。”

“朕一直觉得,马文升要比刘健更适合首辅。”

“可是,马文升已经不是朕当年培养提拔的马文升了,他变化很大,他当首辅一年半的时间,是朕最累的一段时间。”

“他是唯一一个,被朕罢了首辅的。”

“刘健这才上位。”

“之后的官员,伱都熟悉。”

朱祁钰笑道:“可在朕的心中,都没有让朕满意的。”

“之前,朕要建紫薇阁,效仿凌烟阁,建立一百五十功臣名录。”

“当时就有人提议,朕将功臣排名。”

“这些年,朕都没对外说过,跟你,朕说两句真话。”

“朕若排名,肯定是文武分开排名。”

“文官当中,第一名的是李贤。”

朱见漭以为是胡濙呢。

“李贤的功劳,比胡濙更大,胡濙只是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具体事务处置得不多。”

“反而是李贤,事无巨细,做好首辅该做的事情。”

“第二,当属耿九畴。”

“在朕最难的时候,是耿九畴、白圭,帮着朕稳定朝局,之后耿九畴一直都是朕的左膀右臂。”

“第三,是王文。”

“王文其人,能力着实一般,但他对朕忠心,从未变过。”

“在朕最难的时候,他能去督抚云南,当时大明只是名义上控制云南而已,沐府镇守云南,更多的是一种合作。”

“中间要跨过贵州、广西,朝廷不可能帮到王文。”

“陈文在云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文坐镇云南,给大明统治云南,建立了基础。”

“你可知,夺门之变后,若论功行赏的话,王文功劳可入前五,朕该厚赏他的。”

“可朕并没有厚赏,而是将他发配到最偏远地区,形同流放。”

“而他任劳任怨,终身也没有享受到夺门之变的福利,且为朕的景泰盛世耗尽了心血。”

“朕欠他一世富贵,朕赐他万世美名。”

“第四,是姚夔。”

“没想到吧?”

“朕巡幸南京时,姚夔跟朕保证,朕回京时,会将沥青路铺满京畿,他做到了。”

“当时石油难弄,他绞尽脑汁的去找石油,开采、运输、熬制、铺路。”

“两年时间,他做到了连朕都认为做不完的事情。”

“大明的高速路,他居功至伟。”

“看着现在纵横天下的高速公路,奠基人是姚夔,他位居第四,绰绰有余。”

“第五是朱英。”

“夺门之变的硝烟还未散去,山东洪水,天降神罚,民间皆说是朕之罪。”

“危难关头,是朱英请愿,去督抚山东。”

“他在山东四年,山东大治。”

“你并不知道,景泰朝之前的山东,此地被太祖、太宗厌弃,又被孔氏欺压,年年造反,从未停过。”

“朱英在山东四年,平息了造反,迁走了孔家,让山东恢复太平,逐渐恢复民生,再次成为富庶之地。”

“以他的功劳,本可以直接入阁的。”

“大明刚刚收回交趾,急需一位重臣镇抚,朕第一个就想到了他,所以在巡幸南京的路上,朕就和他密谈,让他去镇抚交趾四年,朕就允他入阁。”

“其实,朕最开始就承诺,督抚地方几年,就要入阁为官,那次算朕食言了。”

“朱英没让朕失望,他镇抚交趾,让交趾恢复平静,仅仅几年,便让交趾正式成为汉土。”

“正因为他连续镇抚两省,皆让两省大治,他才能坐上首辅之位的。”

“奈何他回京之后,一心揽权,贪污至极,做事太绝,最终被弹劾下场,落得个落寞结局。”

“不过,朕并没有杀他,也没有让他退出中枢,而是入养心殿,担任朕的贴身秘书。”

“朱英落得这般结局,也是他自己作的,不过他当时岁数也大了,能有这样的结局,乃是朕的宽仁所至。”

“不过,他半生积蓄也没了,白贪了。”

“第六是年富。”

“年富的功劳,除了荡平湖北之外,还有为皇子老师,入阁后的种种功绩,所以朕觉得他该排在第六。”

“无可厚非。”

“第七是白圭。”

“白圭十分可惜,他的能力几乎和耿九畴不相上下,只是死得太早,才华并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第八是韩雍。”

“韩雍和项忠,朕觉得韩雍能力更强,而且韩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项忠更加狡诈多疑。”

“老四,韩雍随你开拓东欧,你见过他用兵的,而且你还拜韩雍为师,此事朕知道。”

朱见漭赶紧点头,若小兵团作战,他和韩雍不相上下。

可韩雍强在统帅值点满。

他更擅长大兵团作战,和于谦一样。

他不屑于打小仗,他喜欢按兵不动,观察局势,最后一次性解决,一锤定音。

而且,韩雍不像于谦那般,于谦统兵时总瞧不起对方,像是关二爷嘴上那句话,尔等都是插标卖首之徒。

韩雍则极为细心,大仗小仗,他都不会懈怠,几乎没败过。

这样来形容,于谦打仗大开大合,是英雄;韩雍打仗,事无巨细,是枭雄。

只是他不愿意打小仗。

他喜欢一击必杀,哪怕前期败了一百场,也无法消磨掉他的信心,而且,他拥有如毒蛇一样的忍耐力,只要韩雍出手,一击必杀。

他更擅长布局,更喜欢站在全局看事情。

就如他督抚湖南,几年不动,一动就要土司的性命。

“韩师兵法用得炉火纯青,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都在计划之内。”朱见漭道。

“韩雍统兵能力,大于治政能力。”

“所以他当了一辈子兵部尚书,却当不了首辅。”

朱祁钰略微有点可惜:“而且,朕用他的时候太晚了,他若和于谦同一个时代,他就能立下更多的功劳,因为朕能放他出京啊。”

“可他和于谦的时代错开,于谦去了之后,朕必须留下韩雍,坐镇京师。”

“着实可惜,韩雍的战功,不应该仅止于此的。”

“第九是项忠。”

“项忠和韩雍是一样的人,但项忠是顶级名将,而非统帅。”

“韩雍善于大兵团作战,项忠则善于攻城攻心,且不擅长统帅大兵团。”

“韩雍打仗喜欢战前做充足的准备,项忠则喜欢随机应变,所以项忠统帅不了大兵团,他过于跳脱了。”

“可项忠是全才。”

“军政文诗,样样精通。”

“他的文章朕也极为喜欢。”

“项忠应该能做首辅的,可刘健坐上首辅之后,就没下来,导致项忠并没有做上首辅。”

“但他也不错了,本朝封了五个太傅,他是其中之一。”

景泰朝,不封太师。

只有死后追赠太师,被追赠太师的人可不多,项忠同样是其中之一。

“第十,是胡濙。”

“胡濙对景泰盛世而言,功劳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可他对朕而言,功劳就非常大了。”

“所以,朕将他排在第十名。”

朱祁钰继续道:“第十一,是寇深。”

“寇深和原杰经营西北,不止西北不乱,还开疆拓土,此二人居功至伟。”

“所以,原杰该排第十二。”

朱祁钰给了寇深和原杰极高的评价:“军略上,他二人不如韩雍、项忠,但在稳定地方、怀柔诸部的政治方面,极为杰出,为西北开疆拓土提供了重要基础。”

“老四,你没见过这两个人。”

“寇深是个很可爱的老头,说话很幽默,原杰则不苟言笑,此二人相得益彰,在政务上较为针锋相对,私下里私交甚好。”

“寇深先死,不久之后原杰便也去了。”

“他俩至死,都没有返回中枢,扎根西北,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西北,朕将他俩葬在西北,全了他们的理想,建庙祭祀他们的功绩,让后人祭奠他们。”

“第十三,张凤。”

“说实话,张凤的能力一般,他是土木堡之变后,被赶鸭子上架的。”

“但他勤勤恳恳做事,只因死的过早,导致名声不显。”

“可是,在景泰朝早期,户部全靠他左支右绌,是他给盛世垫造了基石。”

“张凤病逝在南京,死得特别早,朕当时骂老天爷啊,为什么让朕失去了臂膀。”

“第十四,叶盛。”

“叶盛继承了张凤的事业,经营国朝财库,盛世之初,皆靠他苦心经营。”

“而且,叶盛是朕的死忠。”

“朕极为相信他。”

“第十五,林聪。”

“林聪其人,以刚直著称,可其人并非是真刚直,他督抚河南,入阁后,为直臣张目。”

“他其实胆子很小的,几次被朕吓得尿裤子。”

“可是,朕让他做朕的魏征,他咬着牙也在做,哪怕可能被朕杀死,他义无反顾。”

朱见漭也没想到,林聪是这样的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 武成年后 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冒充相府九少爷,八个姐姐超护短 我对太子暗卫有想法 假皇子?朕乃天命! 狗勾能有什么坏心思[穿书] 北齐怪谈 嫁给前任他哥 贞观小郎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