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个人情世故!看我陶鲁(2/2)
“差不多吧,只是剩些藏在山沟里的小土司,最多一年,整个广西便是汉人的天下!”
陶鲁满脸得意,他父亲凭此一战,怕是能封爵了。
他也要入京进讲武堂了。
前途一片光明。
他凭此战之功,一定会得到陛下亲自诏见的。
他要好好想想,如何应对陛下的考验。
覃树愣了好久好久,都没反应过来。
土司间消息闭塞,互不通信。
所以,覃树只以为方瑛是打他来了,顺便收拾几个不听话的小土司。
却没想到,大半个广西,都被推平了。
愣了半晌,他挣扎着跪下:“陶先生!”
“能否看在吾孙女的份上,求求你,给吾子孙留一条活路!”
“吾子孙愿意归顺大明!”
“愿意归顺大明啊!”
覃树是识时务的。
反正他清楚,大明要的就是一个名义。
只要归顺,最多让他去京城居住,他儿子照样管着两府之地,照样当着本地的土皇帝。
因为皇帝不会在乎这等边陲之地的。
“覃树,你可能还不知道。”
“陛下的圣旨,是教化广西。”
“让广西人皆说汉话,如内地无二。”
“更不许任何人不服王命,不许任何人拥有私人武装,这是皇命!”
“你脑子里的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收收吧。”
“这一仗,没人能活!”
陶鲁一字一顿告诉他。
覃树张大了嘴巴,皇帝要干什么啊?
广西这等不毛之地,皇帝也能看得上?
为啥啊?
“只要在大明境内,就不容许存在任何人,听不到皇命的!”
陶鲁恭恭敬敬对着紫禁城跪下:“陛下乃如太祖、太宗一般的圣天子!眼里不揉沙子!”
“而小子,不过区区一个乡举人罢了。”
“大明如我一般的人物,比你寨子里的人都多!”
陶鲁朝着覃树笑了。
覃树目瞪口呆,难以想象。
当年,大明征安南时。
他远远看到了一眼太宗皇帝,至今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他如日月一样的大帝啊。
当今皇帝,又是一位如太宗皇帝一样的皇帝吗?
噗通!
覃树摔倒在地上。
他知道,大明若想拿走土司的兵权,天下间没有任何一个土司,会同意的。
必须硬打。
一座寨子一座寨子的夷平,一点点吃掉。
才是彻底犁清土司的关键。
猛地!
他瞪大了眼睛:“那吾古零土司十万大军北征,征的不是庆元府?而是我古零土司?”
“覃树啊覃树,你才知道啊!”
陶鲁笑了起来:“你以为吾父千里迢迢来这恩思府是干什么的?”
“他想获封爵位,只能苦一苦土司了。”
覃树张着嘴,好久好久,嚎啕大哭:“我是罪人啊!我是古零土司的罪人啊!”
这时,陶六回来。
说已经应了大老爷入寨了。
大老爷已经开始清剿附近山寨了。
陶六是陶家的家奴,和陶鲁一切长大,伺候他的贴心人。
而方瑛。
在庆元府汇合朱仪,解救了朱仪,把有异心的土兵直接杀掉,整合了朱仪手中的势力。
然后当天夜里,攻伐古零土司的兵卒。
杀了整整一个晚上。
死者不计其数。
覃树的长子殁于军中。
然后一路往西,讨伐泗州府。
与此同时。
陶成分兵多路,用半个月的时间,把整个恩思府和田州府犁清。
方瑛收到情报,立刻下令:“婴孩者尽量不要杀,挑些资质好的,阉割后送入宫中,侍奉陛下。”
他一直都在这样做,从大藤峡后,就开始物色资质的孩子,阉割掉充入掖庭。
陶成和陶鲁正在拜别。
覃树已经被处死了,临死前,他苦苦哀求陶鲁,不要杀害他的孙儿,给覃家留一道香火。
陶鲁终究动了恻隐之心,将覃树的孙儿覃益,阉割后,送入宫中,算是全了覃树的心。
而盘踞在恩思府最大的土司,也彻底土崩瓦解。
方瑛、朱仪、陶成,率军合计四十余万,继续清剿泗州府、安隆司、镇安府、归顺州、太平府、思明府等等。
“孩儿入京,不知何时才能侍奉父亲了!”陶鲁拜别陶成。
陶成是狼爸。
从小到大,对陶鲁都是狼姓教育。
但离别时,还是泪洒当场,抓着陶鲁的肩膀:“好男儿志在四方,圣命眷顾,乃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为父想封爵,你想走科举,为父本不该拦着你。”
“但为父有自己的理想抱负。”
“曾经为父也是举人,却还是走上从军之路,盖因在交趾的那些年,为父心有余而力不足。”
“鲁儿,为父为了封爵,对不起你了。”
陶成第一次和儿子交心。
他有预感,此生怕是再也见不到儿子了。
陶鲁嚎啕大哭:“父亲是举人,儿子也是举人,父亲要从军,儿子也从军,此乃延续父亲之志!”
“以后的日子,儿子不能在身边侍奉,求父亲注意身体。”
“您畏寒怕冷,不能为了行军而强撑着,您要为自己着想啊。”
陶成拍拍儿子的肩膀,叮嘱道:“为父知道。”
“你去了京中,不比在家中,吃了些亏,倒也无妨,男子汉忍了便是。”
“在京中为父不能做你羽翼。”
“你岳家虽有权势,但人要仰仗自己,不能仰仗别人的权势!这不是君子所为。”
“知道吗?”
陶鲁磕头表示明白。
“你去京中,要刻苦学习,莫要因为一点小胜仗,便自骄自满。”
“只有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每日还需三省吾身,为父教导的,你一刻都不准忘。”
“为父的资质很差,这辈子也就混个伯爵。”
“但你自幼聪慧,为父又对你严加教导,你的未来,不可限量,为父希望你能成为名臣良相,名帅大将,流芳百世!”
陶成不停叮嘱。
陶鲁哭着点头。
“见到陛下,万勿代替为父,向陛下问安!”
说着,陶成对着紫禁城跪下:“微臣陶成,谢陛下提携之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恭敬敬行三拜九叩大礼。
陶鲁泪如雨下。
因为又来圣旨催促,他不能回家拜别母亲,必须马上上路。
他还要押解重要俘虏,和一些被阉割后的孩子,这些孩子要充入掖庭。
还有镇国军兵卒给家里寄的信。
以及一些广西特产,是方瑛献给陛下的。
他率领队伍,浩浩荡荡北上入京。
他一步三回头。
想再看一看父亲,再看一看家乡,再回来时,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宫中。
朱祁钰收到耿九畴送上来的暗账。
耿九畴跪伏在养心殿里。
“贪腐就是贪腐,哪来这么多理由?”
朱祁钰语气不善。
但看完孟鉴的供词,又结合厂卫的调查,竟有几分唏嘘:“孟鉴倒是大公无私,把所有锅都抢过来,扣在自己头上。”
“然后一死了之。”
“其人确实有才华,朕还外放他去做一任督抚呢,可惜了。”
“孟鉴已死,就不要深查了。”
“留个身后名吧。”
“唉,几十万两银子,竟都不够销的,他家都干什么了?”
朱祁钰忽然问:“耿九畴,你跟朕说实话,你一家一年销多少?”
“回禀陛下,微臣不曾算过,但估摸着,要百万两银子。”耿九畴小声道。
“这么多?”朱祁钰讶然。
“陛下,孟鉴说的对。”
“官员都有自己的排场,就如微臣现在是户部尚书,比之前,光在排场上,每月就多上万两银子。”
耿九畴小心观察皇帝的脸色,才道:“近来微臣又纳了个小妾,妾室家里也要给些的。”
“还有家族中的亲戚,外家的亲戚,逢年过节的,都要走动的。”
“家中的小厮丫鬟,都要打点的。”
“以及门亲故就,都要走动。”
“微臣家里算是节省的,否则一年得几百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着实把朱祁钰吓了一跳。
别以为养那些下人,都是纸片人,那都是吸金窟。
哪个不用银子照顾到了,都不会忠心办事,有些明知道贪,也得装作不知道。
驯养下人,掌握人心,不是件容易事。
“就算朝中提高了俸禄,那也是该贪还得贪啊。”
“朕上哪弄钱,一年给他们发几百万两银子去啊?”
朱祁钰知道,只要当官,就得贪。
不然怎么体现和百姓不一样呢?
优越感从何而来?
贪来的。
“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朱祁钰问。
“回禀陛下,户部已经是虫豸成群了,既然查了,就一查到底!”
“把户部那些老油子全都赶出去。”
“启用新人,重新整饬户部。”
耿九畴是想当真的户部尚书。
他也在猜皇帝的心思。
皇帝没处罚张凤,就说明皇帝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朕打算改制。”
朱祁钰的目的,是抓住阁部。
而不是处置一些贪污犯。
让他们把钱退回来即可。
换上谁,还不一样贪污?
只要把钱吐出来,国库丰盈,皆大欢喜。
本人则去新建的省份任职吧。
耿九畴眸光一暗,就知道,皇帝没有大刀阔斧的意思。
“耿卿莫急。”
“六部改制,和清查贪污,并不冲突。”
“户部按照职能,拆分成户籍司、农业司、财政司、军需司、仓储司和杂司六司。“
“户籍司管户籍;”
“农业司管田土;”
“财政司管税赋、收支、俸禄等等;”
“军需司管军饷、军械等等;”
“仓储司管天下仓库;”
“杂司管其他。”
朱祁钰缓缓道:“把六部的清吏司拿出来,单独成一司。”
清吏司是各部里面负责监管地方的。
自己监管自己,有用吗?
耿九畴听出来了,皇帝要利用改制,彻底收权。
“右侍郎担任各司主官,左侍郎负责协助尚书处理公务。”
“在司下设局,把六司再进行详细划分,划分成各局,让郎中去做各局的主官。”
朱祁钰已经想很久了。
如何收文官的权柄呢?
改制,收权。
“陛下深思熟虑,微臣没有意见。”耿九畴能说什么?
只能说皇帝太过于贪权。
过于贪权,容易招来祸患啊陛下。
“明日早朝再议,朕先跟你通个气儿。”朱祁钰笑道。
翌日早朝上。
惹得巨大反响,朝中多数人反对。
“朕详细划分了内部职能,有错吗?”朱祁钰轻描淡写地问。
奉天殿内顿时消停了。
大家屁股底下都是屎,不经查的。
皇帝现在打出清查六部的旗号,就是等着看谁赞成谁反对,反对的就查,一查到底。
“陛下,细分职能确实可以。”
胡濙苦笑道:“但陛下又要清查六部,又要改制六部,北方在打仗,南方也在打仗。”
“陛下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朝臣也是有数的。”
“您能不能等哪方消停了,再执行下一个决策呢?”
没错。
朝臣一个个累得脚打后脑勺。
还心中恐惧,不知道哪天就被干死了。
皇帝简直不把朝臣当成人用。
“老太傅此言有理。”
朱祁钰笑道:“那就改制结束后,休息一段时间,朕不折腾了。”
这话谁能信?
“此事就定下来,具体如何划分,阁部重臣再商量,年底之前改制结束。”
朱祁钰一锤定音:“尤其是清吏司,朕打算用都察院、监察司、清吏司,做纠察天下的职责。”
“具体的,阁部重臣再议,议好了递上来,朕看完再行商议。”
不给朝臣反对的余地。
“对了,李瑾又传来捷报,其大军已经到达和林,朕也在犹豫,是不是该停下脚步,消化现在占有的领土?”
消化个屁啊!
那些草原,不毛之地,你用什么消化啊?
占下来有什么用啊!
朝臣一个个腹诽。
如今京中又多了几百万张嘴,漕运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若再一个劲地往北方运粮。
中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啊。
王竑慨然跪下:“请陛下下旨令襄城伯停下脚步!”
朱祁钰讶然。
“陛下,如今京畿口粮压力巨大。”
“若边境再一味往北推。”
“疆域是扩大了,咱们管不过来的。”
“食不厌精,不如慢慢消化掉热河,再图和林之地。”
王竑认真道:“微臣劝谏过陛下,陛下当知,今年全国粮食怕是都不够食用,不能再浪费在路上了,北方应该停止移民,就地宰杀牛羊,准备过冬。”
“如今九月还没到,过什么冬?”朱祁钰这就外行了。
九月的漠北,已经有寒气袭来了。
仪铭给解释一番。
朱祁钰颔首:“是朕莽撞了,王卿说的正是。”
“确实该准备过冬了。”
“那逃离的鞑靼兵,会不会袭扰边境呢?”
王越瘸着腿站出来:“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不会的。”
朱祁钰看到王越,神采奕奕,那个自信的王越回来了。
“说来听听。”
朱祁钰非常看重王越。
“陛下,鞑靼鼠胆鼠辈。”
“据情报说,鞑靼分散,要么西移,要么往东北跑,抢占兀良哈的地盘,唯独不愿意和大明接壤。”
“所以微臣断定,鞑靼绝不敢打来。”
“反倒是西北,要防备瓦剌掠边。”
“今年大明不好过,瓦剌也一定不好过。”
“宣镇之战,固然打疼了瓦剌,但也仅仅打疼而已。”
王越说完,诸卿颔首同意。
朱祁钰笑道:“西北不必担心,有范广、郭登、寇深、王来、赵辅、龚永吉等人坐镇,瓦剌来了也讨不到好处。”
“就依王卿所说,让北方各省、都司准备囤积冬粮吧。”
“方瑛上平广西三策,朕看完,也不知道该如何安置上百万的蛮兵啊。”
方瑛手下,已经有了上百万土兵。
照他预计,明年开春,就能彻底夷清广西。
剩下的就是慢慢教化。
不出三年,广西就彻底成为大明腹地。
白圭跪在地上:“启禀陛下,方总督上的三策,俱是良策,但都难以实行。”
“教化,那些蛮兵连汉字都不认识,如何教化?”
“移民,如今湖广缺人、云贵两广闽都缺人,甚至西北还缺人呢。”
“给了广西,各地督抚都得上奏章要人,中枢去哪弄人去呀?”
“再说迁徙。”
“用此策乱安南国,确实是好办法。”
“问题是,安南国国泰民安,咱们把人放过去,万一引起战争,凭借广西,如何打外战?”
“今年大明绝对不能再打仗了,不止粮食无法支撑,兵卒也十分疲惫,也该休养生息,让兵卒休息休息了。”
“三策都是极好的,偏偏中枢无法实行啊!”
白圭苦笑。
“白卿有何良策?”朱祁钰看向他。
“微臣也没有办法。”白圭磕头。
朱祁钰则看向于谦,于谦也报以苦笑。
夷平土司容易,治理难啊。
“广西缺人?”
朱祁钰喃喃自语:“京畿不缺啊……”
胡濙脸色一变:“请陛下断绝此心思!”
您是朕肚子里的蛔虫不成?
朱祁钰苦笑:“老太傅,朕就想让宗室去广西。”
“绝对不行!”胡濙斩钉截铁。
于谦也跪在地上:“陛下,宗室不可轻易放出京师,漠北可去,广西是万万不行的。”
因为广西多山,又是土司盘踞的地方。
造反容易,平定难。
万一弄出个南明,会产生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
朱祁钰斟酌:“河南、山东无险可守,把宗室放去这两省呢?再从这两省移民去广西。”
“陛下,如此移民,怕是耗费甚巨啊。”胡濙觉得可行。
一说钱,朱祁钰都乐了。
那天晚上的缴获,宫中清点到现在,还没有具体数字呢,你说有多少钱?
“诸卿,尔等看这样安置如何?”
“朕从河南、山西征召一批无家无业的壮丁,征其从军。”
“然后在广西多建卫所,将其移入广西。”
“不设军户,仍为民户。”
“其实就是把他们变成新广西人。”
“而方瑛手下的蛮兵,也不解散,全都改为正规军,打散后,充入天下卫所。”
“尤其是南直隶、浙江。”
“再令卫所里的光棍,去广西娶土人女子为妻;蛮兵则娶汉家女子为妻。”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嘛。”
广西移走百万男丁,土司还算个屁啊。
朝臣目瞪口呆:“陛下,那些土人,如何配娶汉家女子?”
“那你说怎么办?”
“想令其汉化,只能娶汉女啊。”
“朕也舍不得,没办法。”
朱祁钰很无奈:“而且迁移蛮兵,不知道还要闹出什么事来呢,只要他们肯离开广西,问题就解开了。”
胡濙跪在地上:“陛下,此策怕是耗费极多啊,内帑确实有钱,但如此费,未免太过浪费了。”
在朝臣眼里,没人把底层百姓的命,当成命。
尤其是那些土人。
按照朝臣的观念,直接活埋,一劳永逸。
“出些钱就出些钱吧。”
朱祁钰财大气粗:“重点是江浙女子,怕是会嫌弃又丑又黑又不会汉话的土人啊。”
这倒是。
王竑却笑道:“陛下之前下旨,令罪犯到漠北塞边,这些罪犯家中多有妻子,不如将其妻赐予土人,一劳永逸。”
论狠,还得看你啊。
“这个办法好,反正都是些罪人,去了漠北,也回不来了,要妻子也没用了,干脆嫁给那些土人。”
朱祁钰还有一层深意,他要搅乱江南士绅的根基。
这些蛮兵,就是好人选。
“广西也缺教化,传旨从民间招募一些秀才,去广西任官。”
“而山西、河南、山东空出来了。”
“把革除宗室的朱家人,填充进去。”
朱祁钰也在缓解京畿的压力。
“陛下,山西不行!”
胡濙认真道:“山西乃形胜之地,不能让宗室进入。”
“那就去河南和山东,湖北可以吧?去湖北一些。”朱祁钰道。
“陛下圣明!”
朝臣磕头。
“西北地广人稀,寇深总给朕上奏章,说甘肃贫瘠,人太少了。”
“朕打算把些宗室派过去。”
“诸卿意下如何?”
朱祁钰其实就问胡濙。
胡濙认真思考。
关中之地,已经彻底没落了。
就算有宗室试图造反,成功率也小,关键西北正有被染绿的风险,让宗室去西北做士绅,说不定是好事。
北方除了山西外,都可以让宗室去。
“陛下。”
“老臣以为治理西北,当首治宗.教。”
“西北胡汉杂居,多为胡,少为汉,甚至已有胡化的风险。”
“陛下以宗室填充西北,乃是扭胡为汉,是大好事。”
“只是老臣觉得,当将佛道移入西北,和宗室一起去,让汉风席卷西北。”
“若想大治西北,甚至还要改其教义。”
胡濙说得很小心。
因为西北很复杂,距离京师较远,不浴王化。
重点是西北土地贫瘠。
无法支撑太多人口。
就算移民过去,土地也承担不起。
想治理,难之又难。
“邢国公呢?”朱祁钰看向于谦。
于谦犹疑:“微臣不敢妄加置喙,不如您询问寇督抚,看看他的意见。”
“也是,移民之事不急。”
“朕就让寇深说说,该如何大治甘肃。”
朱祁钰笑道:“王卿所担忧是对的,宗室及其庞大的姻亲关系,聚集于京师,如今京外又有百万民夫云聚。”
“京畿的粮食压力实在太大了。”
“酌情外移,看看哪里缺人口,就往哪里填充。”
看得出来。
皇帝心情极佳。
因为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通过改制,皇权进一步膨胀,文官集团从副皇帝,跌落成打工仔,皇帝能不开心吗?
看得出来,皇帝的目光已经移到了北方。
求订阅!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