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准备征伐倭国(下)(1/2)
</br>上回讲到此时空的明朝决定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主要目的就是掠夺其海量白银,因为明朝太缺钱!
从十五世纪开始,西方的老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就一直在致力于“开辟新航路”,而欧洲人之所以迫切的需要开辟新航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和中国进行贸易,因为欧洲人很钟情于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同时也对亚洲其他国家的香料、漆器有很大的需求,如南洋各国的香料、波斯宝石、日本漆器。
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国家中进行海外扩张的急先锋,尤其是葡萄牙在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完成民族统一与国家独立之初便建立起了一支强大海军,由此开始了海外扩张之路,并最先来到东亚地区。
早在西元1415年,葡萄牙的亨利亲王就带领葡萄牙的海军攻占了摩洛哥的休达港,并迈开了葡萄牙海外扩张的第一步。到了西元十五世纪末,葡萄牙人就已经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将触手伸到了亚洲。
到西元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的贸易帝国已经从印度洋扩张到了南海地区,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来到了中国明朝。此后,葡萄牙就以印度果阿、南洋马六甲、中国澳门为据点,垄断了亚洲的贸易。
在这其中,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以及马六甲地区的香料,都经由葡萄牙人运往欧洲,而大量的白银则经过葡萄牙人的商船也流入了中国。如此一来,阴差阳错缓解了中国市场“闹银荒”。
西班牙人紧随葡萄牙人之后,在西元1521年抵达了菲律宾岛。当时,菲律宾群岛上各方势力与中国有着较为密切的贸易关系。于是,西班牙人因此看到了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商机,并开始和葡萄牙人抢生意。
在西元1565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开通了一条商业航线后,由美洲往菲律宾输送白银,再经由菲律宾与中国进行贸易,用大量的美洲白银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中国商品,以打破葡萄牙人垄断。
到了西元1574年,这条横贯太平洋的“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正式投入运营,其运营历史竟然长达二百四十一年之久,直到墨西哥独立!在这两百多年中,这条航线每年通航的船只数量为二十到六十艘,每年为中国提供四万比索的关税以及超过一百六十万比索的贸易额,这使得巨额的美洲白银因此流入中国。
除了西、葡两国之外,在东亚地区,朝鲜和日本也是中国白银输入的重要来源地。朝鲜本身有着丰富的白银储备。因白银充足,朝鲜的金、银比价一度徘徊在1:11左右,而明朝的金、银比价却是1:6上下。
两国的金、银比价差距较大,朝鲜银贱而明朝银贵。朝鲜商人看到商机后,来中国进行贸易,用其廉价的白银换取中国商品,再回国贩卖,并以此来牟取利。因此,朝鲜的白银通过跨国贸易大量输入明朝。
日本也是一个富产白银的国家,其岛内拥有石见、秋田、佐渡等众多的银矿,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质优良,使得日本一度有“银岛”之称。在十七世纪时,日本又引进了“灰吹法”这一先进冶炼技术,极大提高了日本白银开采效率,使得日本白银产量迅速增加。因此,日本白银产量曾达到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但是,因为“倭寇”常年袭扰明朝沿海地区,以及日本曾参与过“胡惟庸案”的原因,使得明朝在“隆庆开关”后却铭文规定不得与日本进行贸易。这让日本坐拥银岛,钱却花不出去。这时,葡萄牙人看到了商机。
葡萄牙人在中日两国间承担起一个媒介的作用,因为他们将购买的中国商品运到日本出售,再将从日本获取的白银运到中国交易,以从中间赚取差价。于是,从西元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葡萄牙人从日本运出了至少价值一百万金币的白银输入中国。当然了,明朝对此乐见其成,因为又可以有大量白银收税了。
不过,葡萄牙与日本之间的繁荣贸易却让荷兰人看了眼红,于是也主动去与日本进行贸易,毕竟日本的折扇、漆器和茶叶等物在欧洲還是大受歡迎的,因為中國自從發明了瓷器之後,对漆器的生产变少了。
通过美洲、欧洲、东亚地区的白银输入,明朝社会上流通的白银就越来越多,这为明朝彻底解决“钱钞本位体系”的问题带来了一个新思路,并催生出了“银本位”的货币体系,那就是“一条鞭法”的制定与实行。
但让明朝皇帝们没想到的是,这一新的货币体系所带来的问题同样很严重,因为中国首先是个“贫银国”,而白银并非如“铜钱”一般为国产“主权货币”,乃“舶来品”,其发行权不在明朝官府,而是对外贸易。
因此,一旦中国王朝的法定货币被“白银化”之后,在“闭关锁国”或政局动荡时,白银很可能摇身一晃,就从“救命丹”变成“催命符”,因为朝廷手里掌控的白银太少,只能通过苛捐杂税和卖官鬻爵来获取“钱财”。这就不仅使朝廷的财政快速滑向崩溃,而且还会引发社会道德愈发败坏,让人性的自私与丑恶展露无疑!
首先说,白银变成当时社会的主流货币,这对明朝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以往的“钱钞本位”的特点在于,其是由国家垄断,是国家用来进行经济剥削的工具。但货币白银化之后,朝廷无权铸钱。
所谓“钱者,特天子行权之物耳,上之威令果行者,虽沙砾可使趣于珠玉,桑楮可以肩于锦绮,片纸只字飞驰于天下而无凝滞”。但明朝的货币被“白银化”之后,这一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原因在于明朝官府无力掌控白银的产量,只能依赖于对外贸易。但明朝的对外贸易却掌握在民间富商手中,而不是大明朝廷。
这好比后世的世界各国,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中也得了“好处”,但因“超级大国”的货币“全球化”,以及各国产业因与“国际接轨”而被gdp或gnp数字化,导致各国本币被国际金融资本强势排挤甚至抄底收购。
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就成了为“超级大国”作嫁衣裳,被人家的“金融资本”通过“大放水”和反复加息以回流资金来“薅羊毛”与“割韭菜”,即使各国人均gdp能做到全球第一,但普通百姓该穷还得穷!
言归正传。由于“铜钱”与“宝钞”都是自上而下所发行的货币,而“白银”的货币化进程却是自下而上,由民间推动,因此,专制权力对货币的垄断权由此丧失。这就造成了明朝财政收入被“白银”绑架,只能依靠外贸。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国家无力操纵货币的比价与舍弃,其价值变动完全在于市场经济的波动范围。
这对于只有经济(市场经济)来说是好事,因为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处于“商业”阶段的“资本主义”,甚至能越过“工业”发展阶段,直接进化成“金融资本主义”,也就是后世俗称“高利贷帝国主义”。
于是,从西元十五世纪中前期,明朝放开“银禁”之后,由于明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就有了持续的稳定的白银输入,故在此后的百年中,白银的购买力是稳定的,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因白银的输入,原本由“宝钞”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就此缓解,进而使明朝的商品经济因此获得极大的长足发展,到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甚至连“高利贷金融资本主义”也在全国各地出现,如钱庄、当铺。
明朝的经济繁荣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以及南方地区,因为这些地区通过出产茶叶、丝绸、瓷器、药材等而进行大宗商品交换,也正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促使明朝货币被快速“白银化”。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