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人定胜天,尽力足以(1/2)
“以之为纲,外患无忧?”
朱元璋淡淡道:“天德,此言差矣吧。苏璟可没说这南倭北虏的解决方案,怎么能算是无忧呢?”
话是这么说,但老朱心里是无比重视的,不然不可能来问徐达。
徐达立刻道:“陛下,臣以为,苏璟所言已经阐明了大明接下来数十年,甚至百年之边防大计,固然不能根治,但从现在开始,便可针对南倭北虏之问题,予以对应之准备。即便咱们这代人无法解决,但总能给后世予以些便利。”
南北边防的问题,徐达作为大明大将军,自然不可能没想过。
以他的战略眼光,自然也能看的很远。
但和苏璟这种直接开天眼的,还是有些差距的。
毕竟一个是从现在往未来推,一个是从未来往现在推。
“嗯,理是这么个理。”
朱元璋点点头道:“不过,天德,你也如苏璟一般觉得,这南倭北虏的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吗?”
老朱还是不信邪的,他一定要打造一个铁桶般的大明。
徐达想了想,摇头道:“陛下,臣不知。”
徐达很清楚朱元璋心里的想法,但这种事,可不能不懂装懂。
朱元璋并不意外,只不过还是有些失望。
“陛下,苏璟真说解决不了吗?”
徐达看着朱元璋的脸色,不由的问道。
朱元璋叹了口气:“他的意思,大明是解决不了的。”
老朱话是这么说,不过有件事他并未和徐达说。
那便是此前苏璟提过的东瀛银矿的事情,之前去苏璟那里的时候,他都忘记了这茬了。
也就是不久前,那名派出去的暗探,已经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正要出发,通过暗探递了折子上来老朱才想起来。
不过老朱也知道,那东瀛有银矿,大明要图谋和大明解决倭寇之患是两码事。
并不是要打下东瀛,才能得到这些银矿。
但想要银矿里的银子,至少海路要畅通,不然就算是搞定了东瀛本地的路子,也无法将银子运回来。
所以,老朱觉得,苏璟当时既然能提,肯定心里也是有办法的。
只不过,现在的苏璟已经走了,这只能等他回来再问了。
徐达默然,苏璟能提出如此具有前瞻性的南倭北虏并详细阐述其中的利害关系,若要说谁最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有苏璟了。
但苏璟都这么说了,这事情似乎是真的没法解决了。
“行了,今天该说的也说完了,咱该走了,天德你准备下吧,尽早出发。”
朱元璋起身,没有过多的逗遛。
“徐达领命。”
徐达立刻恭敬行礼,然后送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府邸。
这老朱刚走,徐妙云和徐辉祖便来到了院内。
“爹,陛下这就走了?您没留他在咱家吃饭吗?”
徐辉祖好奇的说道。
徐达点点头:“走了,陛下日理万机,很忙的。”
徐妙云则是脸色黯淡道:“爹,你是不是马上又要离家了?”
徐达看向徐妙云,自己这个宝贝女儿,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她。
“没错,估计这两天就要出发了,等爹走了,家里的大小事,妙云你可都得把着点。”
徐达语重心长道。
身为魏国公,徐达在朝局中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他的家人亦是不能幸免。
有些事,徐达不能做,徐达的家人也沾不得。
徐达在的时候,有些人不敢来做什么,但徐达走了,那有心人总是会来的。
“爹放心,女儿就在家里等着爹回来。”
徐妙云点点头,神色无比坚定。
她之所以能成为女诸生,又何尝不是因为魏国公府的需要呢?
“姐,你怎么知道爹要走了?爹要去哪?”
徐辉祖脑子还没转过来,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徐达说道:“辉祖,爹要去北平了,这一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你在家得听你姐姐的话,另外,没事多去和苏璟讨教讨教,他是太子的老师,教导你还是绰绰有余的,千万不要因为怕而不敢去。”
“儿子记住了。”
徐辉祖认真的点头,眼中隐隐有泪光闪烁。
到底是自己的父亲要离开了,美好的时光太短暂,总是让人无奈的。
……
魏国公府这边离别的氛围很是凝重,而在京城南街的一座大院子里,倒是十分的欢乐。
一座座的织机矗立在宅院内,一个个女工正在辛勤的纺织着。
而这些女工里,就有不少芝依带过来的使团里的女子。
“芝依姑娘,现在生产线已经初步建立了,后续的款式设计,你可得跟上了,京城的百姓,可不喜欢一直都是一样的东西。”
一行人里,朱樉走在最前面,十分的自信的淡然。
这一次的生意,他是真真正正自己在把持的,做起来那也是无比的上心。
“牛老板放心,设计的事情,我绝对不会拖后腿的。”
芝依相当认真道。
朱樉笑道:“那便好,等这第一批的产品上市之后,就能看出市场到底如何了,到时候是扩大规模还是改变经营方针,我这心里也有底了。”
即便现在一切都朝着十分好的方向在走,但朱樉并没有任何失败的预案。
苏璟教导他经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出现了预期之外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那便是将坏的结果也纳入预期之中,做好出现后的准备。
“牛老板,我的不少族人在这,还请善待她们。”
经营的事情,芝依没有任何的插手,一来是相信苏璟,二来是朱樉和她早就约法三章了。
说了,那便要做到。
朱樉立刻道:“这芝依姑娘尽管放心,这些织工可都是宝贝,这彝族的服饰,没想到竟然在织布的时候,就有了诸多不同寻常之处,我可不敢慢待她们!”
这生意要做,生产工艺自然是要搞清楚的。
原本芝依只是在布行找一些类似于彝族布料的布匹,做些差不多样式的。
但朱樉肯定不会满足于这点,这几日他办工厂的间隙,就找芝依将工艺改良。
毕竟在彝族,并未有大明这般先进的织布机,从手工变成织布机织,正是靠着芝依先学会织布机的运作,再慢慢套用到彝族布料的编织上的。
可以说,芝依这个技术入股,是真的做的足够多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