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九钉封棺(2/2)
在华夏古代,大约是元朝之前,下葬的棺木是不会使用封棺钉封住棺材的,而是用竹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
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
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
再则就是使用衽,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
衽与竹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
古时候的棺材制造艺人是不用钉子的,古人认为,钉子能钉住死去之人的魂魄,会导致死去之人的魂魄无法正常的进入地府再入轮回。
收尸盛殓的棺材,是以松柏制作的,忌讳用柳木。
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有绝嗣之意。
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雷。
最讲究而贵重且珍贵的棺木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
李不凡三人虽然无法凭借肉眼判断眼前棺材的材质,不过能够使用封棺钉的棺木,材质品级绝对不会低于金丝楠木。
自元朝开始,封棺的方法不再使用竹条和衽,而是改用封棺钉。
之所以使用封棺钉,有关人士考证,竹条埋入地下后容易腐蚀损坏,导致棺材密封不严,使用封棺钉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据说这种封棺钉使用特殊的方法制作而成,不会钉住死去之人的魂魄,所以被世俗所接受使用。
死者入棺,谓之“大殓”。
“入殓”在死后的当天、第二天和第三天不等,通常是三日入殓成服。
入殓前,死者的儿女,按长幼次序排列成行,为死者净面。
净面之后,亲属要瞻仰遗容,向遗体告别。
如果死者是女的,一定要有娘家人在场,得不到老舅的首肯是不能入殓的。
尸体装进棺材后,接着要钉棺盖。
镇钉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能使子孙兴旺发达。
钉钉子时,亲属一齐喊叫死者“躲钉”,然后向棺盖上撒五色粮,大殓告成。
此后,每天三次烧纸哭祭,谓之“捻香”,直到出殡为止。
富裕人家还要请僧道念经,超度亡灵。
穿戴孝衣孝帽谓之“成服”,亦称“戴孝”。
子女要披散头发,穿白衣孝服,孝服用的是极粗的生麻布。
有些地方以穿白鞋为戴孝的标志,儿女的鞋应全白,孙子的鞋只前边用白布。
“李兄,我数了一下,一共有九颗封棺钉!”田源看得很仔细,提醒道。
李不凡闻言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使用的是九钉封棺之术,看来棺材里面的东西不简单。”
按照常规操作,封棺钉一般都只会使用七根。
在风水上,“九”这个数字是个吉数,代表着圆满。
但“九”这个数字应用在墓葬中,却不见得是好事,特别是如果用九根封棺钉封住棺盖的话,绝对是大凶。
九钉封棺,棺材就会成为一个囚牢,会使死者的魂魄永远的囚禁在棺材中。
不仅如此,死者的魂魄还会在棺材中遭受到祭炼,最终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