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空印案!朱元璋的第一道考验!(求(2/2)
首先,汉字的“一”、“二”、“三”等数字很容易添笔,但添的笔画也不难辨认,但凡有添笔的都是改了账目。
其次,印章用红色印泥,账目用黑色墨水。如果是先写好再盖章,那红泥就应该在黑墨之上,反之则会有墨水写在印泥上方的情况,这种就可以判断属于“空印”行为。
此外。
空印案也为后世立了两个新规:
首先,账目不能用“一”、“二”、“三”这样的所谓小写数字,更不能用阿拉伯数字,而要用“壹”、“贰”、“叁”这样的所谓大写数字。
其次,盖章必须“朱在墨上”,即红色印泥必须盖在黑色墨水上方,以证明是写好了字之后才盖的章。
这两个制度一直沿用到现代,仍是财务和公文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充分说明是非常正确的规则。
这“空印案”,或许就是朱元璋留给苏澈的第一个考验?
看苏澈是否能处理得更加完美?
此刻毛骧听到这话,老老实实告退,随后离开了大殿。
而苏澈托着下巴,盯着这空印账册,眼神幽幽,忍不住思索起来。
空印案后,有浙江宁海人郑士利上书朱元璋。
郑士利认为,陛下欲治罪这些空印的官员,是唯恐奸吏得到空印纸,弄虚作假危害老百姓,但这是不可能的,并提出了四个观点:
其一,空印账册盖的是骑缝印,具体到每张纸上印迹并不完整,与一纸一印不同,即使流散出去,也办不成什么事,何况这盖了章的白纸也是轻易拿不到的。
其二,钱粮这些账目数字,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出入对错,最后户部说了算。而部省间距离,远则几千上万里,近则三四千里,一旦有错,周转麻烦。先印而后书,这是权宜之计,且由来已久。
其三,国家立法,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而后根据法律惩处违法者。但是,立国并没有针对空印的法律,大家一直是这么做的,并不知道有罪。如今一旦治罪,不能服人。
其四,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很难,能位至郡守的官员,都是数十年培养所成,这些官员并非草菅可割而复生,不能轻易杀之。
这一文章一出,暴怒之下的朱元璋立刻下令,原本被叫停的砍头判决尽快执行,另外,让锦衣卫赶紧出马,先把郑士利逮捕入狱,然后再好好查一查,看看他背后是不是有人指示。
这事件发生后,郑士利笑道:“顾吾书足用否耳。吾业为国家言事,自分必死,谁为我谋?”
一副慷慨激昂的姿态。
然而。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生气,也很简单。
因为郑士利的说情之辞看似恳切有理,实则鼠目寸光。
朝廷培养官员当然不易,能当到知府知州的也堪称能吏,但能吏就可以贪腐?
郑士利前一段还只是说情,后一段则有点暗藏要挟的意味,这更是贪官们最常用的一个辩词——
我们是行政体系的栋梁,就算有轻微的腐败,但不至于垮掉,您现在惩治大家,岂不是拆毁整个栋梁体系?所以皇帝您应该容忍我们这一点点贪腐,这也是为了您的江山着想呀!
为了上层统治集团的政治支持,为了下层行政体系的完整,总之就是为了保持统治,贪腐就应该被容忍。
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很多皇帝也是这么做的,历朝历代,基本每个皇帝都对这些小小的污点视而不见。
多少官员指着这钱发家致富呢!
毕竟,要为了大局考虑嘛!
没了官员,皇帝如何治理天下?
杀一个官可以,难道要把所有的官员全部杀了???
这直接惹怒了朱元璋,他表示:那就把所有的财政官员全部杀了!
杀!
杀他个血流成河,杀他个朗朗乾坤!
老朱做事就是这么彪悍,不讲什么“为大局考虑”!
他,便是大局之所在!
后世很多人称空印案是一个大冤案。
为空印案辩解的人更是层出不穷。
问题是,贪腐这种行径,在强盛时期,或许不足为道。
可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的慢慢侵蚀,却是积重难返。
此后明朝流行的火耗、漂没、羡余等看似轻微的贪腐行为,彻底被上面容忍之后,官吏们便巧立火耗、漂没等各种名目,让这种“损耗”越来越大。
到明末甚至出现税款十之八九归了火耗,朝廷收不到税,而朝廷派出的军饷十之八九归了漂没,导致前线哗变。
这些乱象的根源便是在空印案便早早埋下。
朱元璋惩治得狠一些,就能让这些乱象晚一些出现,国家便多强盛一些,国祚也延续得长一些。
可这样的行为,也是很多人所无法理解的。
包括这个满腔正义,自诩国家忠良的郑士利!
这么玩空印,全凭官员的良心行事,又怎么可能靠谱?
路上想“损耗”多少就“损耗”多少!
久而久之,后果越来越严重,元朝国祚如此短暂,就有这空印的功劳了。
对待这一案件,朱元璋前思后虑,考虑了很久,最终才使出了雷霆手段,来了一波大换血。
从元到明,很多事情已经根深蒂固,而朱元璋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只能用他自己的办法——杀!全杀了!
所谓空印,与其说是元朝“旧例”,不如说是元朝积弊。
元朝本来就是极度粗放管理的,所谓“皇权不下省”,财政上实行的根本就是“包税制”,这么一来,官僚机器早就在其中上下其手攫取了超额的灰色利益了。
明初很多大案,如“空印案”、“郭恒案”、“南北榜案”。
从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看做朱元璋对这种官僚体系的积弊开刀。
单是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全国所有掌印官员,株连了4万余人,导致明朝的行政系统都差点崩溃。
而此刻苏澈出现在这里。
十有八九,便是朱元璋将这个难题当做了苏澈的考验了!!
这是……第一道考验!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