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不要搞个人崇拜嘛(1/2)
第698章 不要搞个人崇拜嘛
1993年11月7日,米国作家理查德·耶茨逝世一周年之际,fsg在纽约举行发布会,正式出版发行《理查德·耶茨文集》。
新闻发布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米国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跟进报道理查德·耶茨生平的事迹,这位成名于60年代,专注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家正一点一点为很多民众所熟悉。
理查德·耶茨与写《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约瑟夫·海勒年纪相仿,活跃年代也相仿,但在米国所受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甚至,在理查德·耶茨死后半年之内,他在米国极少数书店内仅剩的作品也被做下架处理。
当有民众看到新闻媒体的报道时,不禁为这位作家生前死后的磨难而动容。
同时,多家媒体又大肆的宣扬中国作家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之间那令人感动的伟大友谊,让《理查德·耶茨文集》的出版受到了更多米国民众的瞩目。
文集上市仅七天时间,首印的2万套文集便被热情的读者们抢购一空。
这样的情况让fsg出版社猝不及防,又紧急加印了5万套文集。
《理查德·耶茨文集》的畅销,终于让数十年来被漠视的理查德·耶茨受到了米国主流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的重视和认可。
不少文学刊物抢着发表和出版理查德·耶茨的生前作品,在短时间内便形成了一股“理查德·耶茨风潮”,席卷了米国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米国的读者们终于见识到了理查德·耶茨的魅力。
又一场签售会结束后,林为民半边肩膀和手臂酸的要死。
一旁的工作人员递给他一瓶水,他正喝着,罗杰·斯特劳斯走到了林为民身边。
“林,瞧瞧!”
罗杰·斯特劳斯挥舞着手中的杂志,有些兴奋的说着。
林为民接过杂志,那是一本《纽约客》。
“又有什么新奇的报道?”他笑着问道。
距离《理查德·耶茨》文集发布会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时间,在文集上市的第一周里,林为民几乎都在配合着fsg出版社的各种文集的推介活动,发布会、演讲、朗读会、采访……
就这样过了一周,关于理查德·耶茨的报道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一些报道的焦点集中在理查德·耶茨的生平,有一些报道的焦点则放在了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友情上,引起了米国文学界和民众们的强烈反响。
《理查德·耶茨文集》的销量没有辜负如此大规模的媒体报道,一周2万套销量,超过20万册,理查德·耶茨的所有书加在一起,卖了几十年也没有这么多的销量。
罗杰·斯特劳斯这几天格外的兴奋,《理查德·耶茨文集》的热销固然是一方面原因。
更让他激动和有成就感的是将理查德·耶茨这样一位几乎已经要湮灭在大众视野中的优秀作家,重新带回了公众视野,并且达到了理查德·耶茨生前所没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两天,罗杰·斯特劳斯时不时的就要给林为民带来两份报纸或者杂志,上面基本都是关于理查德·耶茨和他的报道或者评论,林为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不是报道,而是评论。乔治·斯坦纳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理查德·耶茨将继续存在》,他在评论文章中称赞了你写给《纽约书评》的那篇评论。”
《失落的理查德·耶茨世界》是林为民来到米国之后,了四天晚上写下的一篇长达2.5万字的长篇评论,前几天发表在了《纽约书评》上。
《纽约书评》创立于1963,是米国文学界最具份量的书评杂志之一,在米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评论中林为民总体评论了理查德·耶茨创作的9部长篇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最后,他还不忘在结尾替理查德·耶茨卖了一波惨。
“他在世时,作品长期遭到忽视。他去世后,名下的九本书悄然下架,完全消失在美国书店的书架上。
如此优秀的作家,却被米国人民遗忘,这让人心碎,也让人遗憾。”
《失落的理查德·耶茨世界》发表之后,仅仅几天时间便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乔治·斯坦纳是这篇评论文章所影响的众多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他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米国文学界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他是法国人,四十年代成为米国公民,先后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
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马丁·海德格尔》《何谓比较文学》等著作。
在文学翻译、文学评论等领域有着高超的水平造诣,多年来一直为《纽约客》《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杂志撰写文章,广受米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知识界好评,被很多人赞誉“当今知识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一位来的太晚的文艺复兴巨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