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二十三章 何夕之功

第二十三章 何夕之功(1/2)

目录
好书推荐: 疯了吧!你管这叫美丽人生?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国运 诱君春宵帐 靠捡人,小祖宗我被各路大佬团宠了 穿成农家小崽崽,众仙排队送温暖 宝可梦:我是数码宝贝大师 情满四合院之,这个糟老头坏得很 风起明末 女配修仙,保命为先! 灭仙针

第二十三章 何夕之功

何夕变得魔术不是别的。就是陆地行舟。

这些小船,是何夕从辽河上收集起来的。还有一些是现造的。

这些小船,并不比江南的乌篷船大多少。也不是太重的,用马车拉着这些小船,也是能拉得动的。而辽河与松花江之间最近的距离,不会超过一百公里的。只是这一段分水岭山路崎岖。故而要绕远一些。但是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公里,也就是三百里的。

何夕在辽河距离松花江最近地方,修建了一座码头。与对应的松花江上也修了一个码头,并将这二百余里的路程,以三十里为站,修了七八个兵站。一站一站地转运。

粮食从辽河北上,通过这一段陆路到了松花江上。然后通过松花江上的小船,转运粮食。

同时何夕,也在松花江的码头上建了一个小船厂。

也不处理木头,仅仅是临时打造一些船只。用来转运粮食,这还是杨震给何夕的灵感,就好像苏联的武器,从来不在于耐久性,而今也是如此,何夕也不需要这里的船只能维持几十年上百年,只要能维持这一年就行了。

甚至只需要维持几个月就行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万无一失了。

这里面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确定大军的位置。

为了确定大军在什么地方,何夕只能派出辽东军最好的夜不收,追在蓝玉的屁股后面,及时向他汇报。

这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还很好解决。

最难的是,临时规划,从后方到前线的路线。

不得不说,东北平原上是水网密布,帮了何夕很大忙。但是走水路并不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就是这些天然的河道没有经过修整。会出现很多问题。虽然不会有瀑布这样的情况。毕竟东北平原上高度差很小的。

忽然出现的浅滩激流,就是问题了。

激流只能靠操船人的手段了。而何夕这边大多是新手,毕竟是北方人,在操舟这一项技能上,是比较差的。所以,在河道之中屡屡翻船。何夕还没有计算耗损,想来在三成左右。

好是在河里,而且船小的原因,何夕设计的航道,也都靠近河岸。故而沉到水里的粮食,大多都能打捞上来。粮食湿了,仅仅是不能储存。又不是不能吃了。

而且何夕动员了几乎辽东所有的壮丁,跟随何夕出关的就有十万人上下。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

故而,每当激流的时候,何夕就在岸上留人,一来做中途的中转站。二来,也用来打捞粮食,提醒过往的船只。

不过,浅滩就更不好办了。

浅滩有多浅?

河岸下面都是石头,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之下,下面的石头好像镜子一样。平静无比。只有几寸的水,冲击力也不强。人卷起裤腿,就是走过去。放在后世,简直是游玩的好地方。

但是这样的河道,根本不能通行任何船只。

没有办法,何夕以身作则,亲自下船,用绳子绑住船头,几个人连拉带推,将小船推过这一段浅滩。这样的浅滩,在河道之中总共有三处,当然了,各有不用,还有都是鹅卵石的河底。

有的距离岸边比较近,可以在岸上拉纤。

还好,前文说过的,松花江是向北流的,这种顺流而下的流向,是帮了大忙的。否则这一次运输会艰难百倍。

总之,何夕半个月之内,克服了种种困难,将第一批万石左右的军粮,运输到大营之中。虽然万石粮食,并不是太多。但这个消息足够振奋人心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