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诸葛亮会(1/2)
第二十七章诸葛亮会
只是何夕想象的诸葛亮会,与眼前的一切完全对不上号。
何夕想得是他与这个“专家”在会议上坐下,亲密交谈,于是他向工部借了一间衙门。将军器局的大工匠们都叫了过来,于是就演变成而今的样子。
他坐在台上,几十个白发苍苍的老工匠跪在下面。
他身后还有几个太监侍立。
根本不像是开会,反而好像是升堂。
这才是工匠在这个时代的待遇。根本不可能尊重。也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有的只有听命的权力。
何夕说道:“诸位老人家平身吧,坐下说话。”
这些工匠还不敢相信,最后在何夕的再三督促之下,才敢起身。至于落座,衙门里的椅子根本不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一些红木长凳。才算是让所有人都坐下来了。
所以都坐下来之后,何夕还觉得这不像是开会的样子,反而好像是老师给学生上课。不过,何夕也顾不得这些细节,咳嗽两声,说道:“大家都知道上古时,有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令天下百姓得以吃熟食。有有巢氏,仿鸟兽做房屋。令天下百姓居有定所。有嫘祖做衣裳,令天下百姓免于寒冷,这都是上古之时,有功于天下之人。所做也是工匠之事,故而我从不以为工匠为贱业,不但不是贱业,反而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来都有人以此得富贵,如隋唐之际,宇文恺督造长安城。洛阳城,也算一方重臣,名垂青史。荣华富贵有之,即便到了近百余年,有一件事情你们也应该听说,前宋与蒙古相争。蒙古攻襄阳数年,顿兵坚城,死伤无数。如果襄阳能守住,则前宋东南半壁得保,然元人令西域工匠造出回回炮,一炮击破襄阳城楼,吕家丧胆,是以投降,故而工匠之力,可以影响天下大势。不可不重。故而今日后生晚辈无知,还请诸老不吝赐教。”
说完行了一礼。
在何夕想想之中,他如此行事,大家不应该鼓掌吗?
但是现场鸦雀无声,似乎连一根针掉下的声音都有。
每个工匠都好像傻了一般不敢说话,愣愣地看着何夕。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不怪他们。
鼓掌本质上是一种礼仪,上面说到什么时候,该鼓掌。大部分现代人都心领神会。奈何明朝人没有这个礼仪。大家都不懂,至于其他反应。
抱歉,工匠在明代是社会下层,社会下层很多人都是谨小慎微的。宁可不做,不能做错,因为他们承受不起做错的代价。这何夕如此举动,他们也不明白何夕要做什么?
不知道该怎么给反应?
那就没有反应。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听不懂何夕在说什么。
何夕引经据典,又是燧人氏,又是有巢氏,又是嫘祖,又是宇文恺,又是襄阳之战。大部分工匠都没有听过。他们对何夕所说的,很多都是不理解的。
即便有几个理解的,也不敢相信。
比如葛工头。
葛工头而今白发苍苍了。上了年纪了,对襄阳之战,还是听人说过的。毕竟襄阳一战到而今,满打满算不过百年出头。葛工头小时候听说过不少。
当然最重要的是,葛工头祖上就是宋朝的工匠。
毕竟这也正常。工匠手艺很多都是家族传承的。外人很少得到传承。葛工头能被傅忠当成工匠代表,决计不是他年龄大。而是手上有好手艺的。再加上为人公正,诸多工匠信服,才有这样的地位。
所以葛工头对当年襄阳一战还是印象的。对回回炮也是有一些了解的。
只是他太清楚了一点了。
不管是宋朝,元朝,还是而今大明朝,工匠都是被使唤的人。他可不相信何夕这样说,就能这样做了,就算何夕想这样做,这么多年的传统,何夕一个人能做什么?
不过,有一点他却察觉到了。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何夕如此作态,是下血本了。或许这对葛家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大好机会。
这种尴尬局面,没有持续多久。毕竟何夕也是脸皮厚的。微微咳嗽一下,就忽略了刚刚的冷场,直接进入正题了。说道:“因为西南战事,需要调动大量军械,南京武库的数量不够,需要紧急打造一批军械,其中最重要的是,甲胄十万副。要在年底造出来。”
此言一出,下面工匠顿时一片嘈杂。
无他,他们都是大工匠。并不仅仅是技术好,他们本身就会负责一定的生产任务。毕竟,官员们不会直接管理工匠,一般都是找工匠之中德高望重的人来管理。
所以这些大工匠们,也负责组织生产。
自然知道十万副是一个什么概念。
“安静。”何夕说道:“一个个地说,葛老,你来说。”
何夕只熟悉葛工头。就让他来说。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