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吴高的选择(2/2)
但是对于山头,也必须压制。将内耗降低在一定程度之中。
而新州有现在的局面,陆家也是出了大力的。
所以吴高这一次不仅仅要去南京。还要想东洋四王都忽悠到南京,并且,要让东洋四王在定国是会上,为隆武大唱赞歌才行。
——
南洋新州。
只是,局面还是不一样的。
但是陆家的经营之下,新州的繁华不在旧港之下。
吴高当初的做法注定了,在这一场盛宴之中,并不能瓜分太多权力。但是他好歹也是北京方面的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坐镇日本这几年,在供应北京金银,硝石铜矿,方面可从来没有短缺过了。
不过,吴高现在是看不到这个风险的。同时,吴高仅仅是将这一件事情,作为家族的保底而已。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样子,吴家都不会成为朝廷的富贵闲人。
总是有一口饭吃的。但是想要吃更多,就要做其他事情了。
同样的这样的情况,也给吴高一些契机。
毕竟,大多数时候,派系无限可分,才是正常状态。
但是依旧有一些外交特点了。
都让吴高给化解了。
从中原到南洋的汉人,几乎都要被陆仲亨截留一手。固然因为,旧港大兴土木,推进屯耕。对人口的吸引力大于新州。
原因很简单,朝廷与藩王之间直接谈,很容易谈崩。一旦谈崩,双方就没有回旋余地了。所以,这时候政治掮客就有出现的余地了。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有家族化的趋势。也就是某人负责对某国的外交,他的子孙一直在这职位上。就是因为,有些人脉什么的,只能个人传承。公与私之间,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很多事情,别人去,是做不成的。但是这一家子的人去做,却能做成的。
也就是,东洋四王相信的不是北京朝廷,而是湘王大舅哥,江阴侯吴家的担保。
只是他很明白,这一去京师,长崎这里就回不来了。
吴高之所以能在这里任职,不就是他与湘王的特殊关系,能够安抚湘王。吴高手中兵马不多,大多还是附从军,一旦东洋四王发难,高丽很有可能就不是北京所有了。
一方面是,东洋四王对战场形势,是有自己的判断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吴高用个人信用的担保。
而陆仲亨在南洋坐镇这么多年后,也不得不承认,他作为淮北汉子,其实并不适应南洋的气候,年轻的时候还好说。
今后,藩王将是大明生态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何夕大概要将所有派系打乱。
吴高首先要做的,立即去南京,将自己身上开国功臣之后的身份,洗白为隆武平乱功臣。
来弥补之前的问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明与各地藩王一定会共处的。而大明与藩王之间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沟通协调的。
因为今后,洪武开国功臣是明日黄。如果吴高身上,还有这个标签。今后的前程并不是太好。
朝廷与藩王之间,直接对话的可能性不可能。
而陆仲亨也是将这里当成封地来建设的。对当地建设不遗余力。陆家渗透到了新州每一个行业之中。陆家是名副其实的新州第一大家。
让他有一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此刻,在这一次定国是会之前,陆仲亨忽然重新思考起陆家未来的命运了。
陆家是何夕在南洋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最好的盟友,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时间是会改变一切的伟力。人都会变的。
而今也是一样的。有些东西也发生了改变。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