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定国是会(2/2)
军事问题之前说过了。
毕竟,即便朱雄英内心深处,也觉得,何夕很有可能是说说而已。
果断决策,先发制人。进攻,察哈台汗国。
而且这些情况,不仅仅是燕王这里,还有其他方面的事情。总之,之前南北之战,不管是南京还是北京,对外的影响力,都是大打折扣的。而今大明一统,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安排了的。
他甚至觉得是不是要将国是大会,设定为每五年一次,商议当前的重大的问题,并且换首辅。
原因很简单,燕王要在疏勒城下,与帖木儿会战。
何夕不想要与燕王翻脸。但是不翻脸,并不代表没有别的手段进行限制了。
何夕还要慎重考虑很多事情。
而今燕王与帖木儿之间的问题,与当初河间之战,北军与南军的问题差不多了。
当然了,样子也是要做到家的。
燕王与帖木儿打了一场,耗时数月的疏勒会战。
就好像祭天大典一般,很多人其实也知道,祭天有什么用?谁也说不上来,有什么用处?不过是政权合法性的一个注脚而已。而今这一场定国是会。本质上也是一样,不过是时代变了。是新时代的祭天大典而已。
那就是换届。
国是大会定在隆武四年,但是关于大会的邀请,却是隆武三年就已经发出去了。等待各地的回应。
——
隆武三年,对北京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
但是燕王本部汉兵,乃是他的根本所在,双方加起来,不过数万。而蒙古征召兵虽然多,但是本质上战斗力与帖木儿本部战斗力,相差不大。
按何夕自己的说法,已经到了他的第二任首辅任期内了。
如果单单论精锐战力,燕王本部加上北军支援原本的一个团的兵力,是绝对能对帖木儿军进行碾压的。
数十亿的新钞成为了废纸。大量产业成为所谓的逆产,填充了北京朝廷的财政。只是即便如此,钞票也要到了必须整理的地步了。
其实,何夕并没有给他们留多少讨论的空间,毕竟,未来大明该怎么做。何夕早就确定好了。不可能因为几个人说几句话,就动摇的。
燕军火器水平,比起南北两军任何一军的主力都不行,甚至比北军二线军队,也是差了不少。
总之,求同存异。
形成惯例。今后大明都这样做。
如果将战场撒在草原上,燕王并不觉得自己会输,但是赢起来却不是太方便的。
南京新钞,已经烟消云散了。何夕入主南京之后,正式确定南京新钞废除。并在隆武三年地,退出流通。
毕竟,大明宗室藩王之间的事情,已经不仅仅是宗室藩王之间的事情了。而是中原与南洋,东洋,西域等属国之间的事情了。
毕竟,何夕的内阁,人员大多数都很年轻,能用上几十年不止。
到了他今天这个位置,后世的很多经验,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所以,尽善尽美的背后,都是他的殚精竭虑。
想到这里,何夕就越发头疼。
首先是请所有藩王到京,续亲亲之谊。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心思在大战上,金融领域的事情,并没有下手去整顿。而今却要好好的处置一番了。
这种高速发展也会影响到对外关系。
需要将各方势力都请过来才行。
而且何夕也觉得,大明对藩王也必须进行一定的梳理了。比如燕王。燕王的地盘太大了。
如果真有一些事情一些新想法,事情能办下来的。何夕也不吝啬办下来,作为大会的成果。
其实,疏勒城并不坚固。
而如果将战事聚集在一点,在燕王准备的预设战场之上,燕王对帖木儿有十足的把握。
燕王最怕的,不是别的。而是帖木儿不来。
但是帖木儿终于还是来了。
说他不知道燕王想法,没有猜到燕王想做什么,是不准确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