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新的契机(2/2)
他对除却工业体系之外一些思想,与何夕有分歧的。
但是而今不一样了。
利益可以分很多种,一种是将要得到的。另外一种阻止失去的。
那就是变法。
朱允炆立即嗅到了一个契机,那就是要不要如北京那样进行变法。
如果不是北京的步步紧逼,让齐德感到了极大的威胁,他其实也不愿意做这一件事情,不是不想,也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必要。
丁显对于方孝孺一直不满。
所以,朱允炆对方孝孺的容忍程度很大。方孝孺即便跋扈一点,也无所谓的。更何况方孝孺的宰相之才,也是真的。在大明中枢厮混这么多年,对大明朝廷上上下下,方孝孺最清楚不过了。
朱允炆将齐德的举动告诉了丁显,说道:“丁师,你觉得朕该怎么办?”
方孝孺道德上堪称完人,不管对上上下下,都是完美无缺。但是丁显身上是欺师灭祖的污点的,而今还被士林鄙视。丁显即便因为报纸的原因,在民间声望不错。但是在官场上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练子宁内心之中是一个儒生,他所学到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内心的天下大义服务的。对何夕的学说仅仅停留在用。而黄子澄比练子宁强多了。但是黄子澄跟随何夕时间最长,对工业体系最了解,但是黄子澄骨子里还是一个儒臣。
毕竟,他从小读四书五经,影响深远,让一个人完全否定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简直是格格不入。
方孝孺对文官的控制,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严格吗?
朱允炆心中转了好些念头,他对齐德的话,好像没有听出来重点,说道:“朕准备设两广总督,这个位置你安排人吧。朕能给你的支持,都已经给了。只是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啊。”
不形成而今这种局面。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有变化。
这解放了朱允炆很多精力。
而方孝孺桃李满天下,丁显如何能比。
总督这个官职,在大明还很少。大明上一位总督不是别人,正是何夕。总督的职能很模糊。特别是有何夕这个先例在,如果总督在任上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似乎也是能够得到允许的。
朱允炆决定试探一下,他看似没有做什么,但其实已经给下面开了口子。
方孝孺是大儒,以忠义自居,这是他最大的光环,也是他最大的枷锁。正因为方孝孺的光环在,他才能凝聚人心,让很多人愿意听从方孝孺的命令。
毕竟,他们忠于方孝孺更多是被方孝孺的学问与人品感召,而不是方孝孺的私人。
有方孝孺在,一些庶务,朱允炆根本不用担心。
朱允炆沉思了一夜,第二天早朝过后,请丁显过来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但是同样的问题,方孝孺如果敢做谋逆犯上的事情,甚至不用朱允炆动手,方孝孺的子弟们都会反对方孝孺的。
齐德心领神会,他说道:“臣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丁显也是在这方面做准备的。
而丁显不一样,丁显读书很厉害,否则不足以与这两人并列。但是他从小都不认同儒学,读了那么多年书。还做出欺师灭祖的事情,可见,他并没有将他四书五经读进心里。
本质上,将四书五经当做敲门砖。追求自己的财富与前途。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何夕提出那一套,才是真正适合丁显的。
或许有人说,何夕似乎并没有提出什么为人处世的思想?
真没有吗?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