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南京的各种问题(2/2)
政治人物与自己身后支持力量的关系,是考量他是政治家,还是寻常政治人物的关键。
傅友德这一句话,让朱允炆更是感觉不舒服。
东南战事因为对靖江王很顺利,朱允炆自然将身边的人安排下去培养历练。
是的。朝廷的收入是朝廷的钱,朝廷的钱,都是有安排的。在朱元璋看来,朝廷的钱与自己的钱相差不大,朱元璋生活简朴,他有钱也是在朝廷上,根本不算什么。
技术优势就不用提了。
本来一切顺利。靖江王败北。朱允炆的人因为战功高升,甚至把持海上贸易,给朱允炆带来很多收入。
就好像,何夕对辽东派下手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分寸。否则就是自断臂膀。
傅友德见状,干脆竹筒倒豆一般,全部说了出来,说道:“陛下,福建海上事务,臣没有插手的意思,但是海关赋税乃是朝廷重中之重,而今各方面都在用钱。福建的战事,还请陛下细思之。而且,臣还担心,如果海上战事一直不结束,北贼会兴兵海上。”
原材料优势就不用说了,东北大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伐木业是整个东北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适合造大船的木料储备了不知道多少。
这种情况下,你还对皇帝在军中的力量指手画脚。
是的,朱允炆并不如朱元璋简朴,但是一个人的销才多少钱。朱允炆并没有大修宫室,酒池肉林。也就没有多少。
也算是产业链优势。
之前傅友德从来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事情,不是不关注,不知道。而是知道不能越界。傅友德已经执掌大权,手中的军队几乎占据了南京所有军队的一半。
朱元璋是深刻知道,官僚机构是什么玩意的。但是朱允炆心中却未必有数。或者说,朱允炆也是知道的。但是朱允炆更知道,整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其实就是他皇权的延伸。
只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如果这个队友是自己的上司,更糟糕。如果这个上司还是有一个弱势的上司,压不住各方面的力量,更加糟糕。
最后,朱允炆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
这十几年来,辽东一直是大明最新技术的试验场。旅顺造船厂更是大明,乃至整个世界技术最高的船厂。而且从辽东能够得到更多的铁件。虽然造船大部分用木头,甚至很多造船技术都可以做到不用一根铁钉,但实际上,不用铁钉固然有技术问题,比如铁与木头结合,时间长了会有问题,但更多的是因为铁价贵。
朱允炆大抵自己没有感觉。
奈何,东南造船业却远远比不上辽东。
他不能直接砍向自己的手足。
只是此刻朱允炆没有什么选择,只能答应下来。
因为朱允炆底气不足,担心位置不稳,下面谁厉害他就对付谁?
正因为如此,傅友德想要做事的时候,一大半心思都要放在朝堂争斗上,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却变得困难重重。
但是而今,傅友德感觉很累。
你是在想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
只是傅友德而今对海上的战事,已经忍无可忍了。
在朱元璋麾下听命的时候,虽然被朱元璋压得喘不过起气来,但是朱元璋眼光精绝,还在傅友德之上,能广纳良言,即便有什么问题,也会直接说出来,根本不用乱七八糟的手段。
这些在辽东都能很便宜的获得。
然后层层反馈到朱允炆这里。
在开战以来,南京几乎没有对海上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开海作为何夕制定的政策,没有被推翻,已经是看在钱的份上了,想要更多的优待,根本不可能。
所以,南京下辖这些地方,海贸还在顽强的进行着的,但是都不赚钱。
而何夕这边,为了打开市场,为了振兴海贸,何夕不惜发动战争。自然带来很大船只需求,很多商船都做随军的生意了。总之有极大的市场。
如此一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