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安陵堡危机(2/2)
盛庸说道:“难道不是吗?安陵堡不过区区千余人。之前北军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不就是拖下去吗?难道他还会主动来救援?与我们与安陵堡下决一死战吗?”
盛庸说道:“是。”只是盛庸心中有一些疑惑。
只是可惜,这些人之中有学识的人很少。大多都是跟随朱元璋从草莽之中杀出来的。这些人打仗的本领,并不是谁教的。而是从一次次惨败之中学习的。
只是,几十万大军将安陵守的密不透风。张明即便选出最厉害的死士,又怎么能穿过层层的防线。
盛庸作为傅友德征讨云南的部将,在这一次整军之中,被傅友德看重,带在身边调教。
傅友德以超出寻常人的目光看出来了未来的军事变化,并积极的推动军事改革。但是问题是,南京大多数将领都没有这个想法。如果这些将领不能庸将,反而好了。恰恰相反,因为朱元璋没有大开杀戒,朱允炆麾下有一系列元老宿将,一个个都有辉煌的履历。他们对于大明原本的军事体系之中,都是非常能打仗的。
更不要说,安陵堡根本没有想过泡在水里还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说道:“打仗,不管是用什么打,用刀枪也好,用火铳也好,都是人在打,故而打仗永远是人心为上。我不得不承认,何夕修建的城堡,实在是难看。河间一路上,这样的城堡几十座。就封锁了大多少进攻路线。让大军顿兵于坚城之下。进退不得。但是单纯的城堡从来不是问题。我为什么要对安陵堡下这么大的功夫,一方面是全军整训,闲着也是闲着。另外一方面,就是打给其他城堡看的。安陵堡在大军重重包围之中,坚持一年,不可谓无功,如果叶沈不来救,你觉得我们围困其他城堡的时候,有多少人愿意坚持到底。”
对身边的人态度更好了。
这种办法很容易掌握,也很容易修建。而城墙过高,城墙上半端承受不住炮击。所以安陵堡的城墙并不是太高。
请求下一步命令。
当然了。将河水提高数丈,直接将安陵堡给淹没,有一些太难了。工程量太大了。虽然南军几十万人,人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也不值当做这样的事情。
傅友德看着张明的书信,然后原样装回信封之中,递给盛庸说道:“找一个胆大的。将这个书信直接送给叶沈。”
但是问题是,在大多数时候,过时的人永远不会说自己过时的。
等待安陵堡只是死而已。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过时了。与大明原本的军事体系一样。
区别是有个什么样的死法。
他们并不承认傅友德的改革的必要性,反而觉得傅友德是为了自己的战败找借口。甚至纷纷寻求取代傅友德的可能性。比较他们觉得,大家都是开国侯爵。傅友德的资历比他们浅薄多了。不过一降将而已。傅友德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做到。
在这种情况下,傅友德只能提拔年轻将领。傅友德从自己的旧部之中去找能够理解自己的军事思想的人。盛庸就脱颖而出了。
但是这样的结局,却不是张明所期望的。
是堤坝。
张明是想过战死在安陵堡。但是决计不是这样的死法,更不要说,敌人已经绕过了安陵堡。守安陵堡已经毫无意义了。
毕竟,在盛庸在征战云南的时候,是见过傅忠的。与傅忠还有一些交情。更知道,傅友德对傅忠的看重,傅友德是有好几个儿子,但是可以继承傅友德地位的儿子,也只有傅忠而已。
傅友德轻轻一笑,说道:“你是想问,为什么要这么样做吧?区区一座安陵堡,耽搁数月的时间,而今安陵堡全然无用了。叶沈难道还真会来救安陵堡吗?”
“顿兵于坚城之下,我顿了。他如果不来,他们之前的计划,就毫无意义。而且那些坚持在各自城堡之中的北军将士,又将如何坚持。反正本来都是大明将士,难道指望他们如张巡守睢阳不成?”
盛庸心中一动,行礼说道:“国公高明。是我浅薄了。”随即立即派人送信不提。
傅友德心中暗暗摇头,暗道:“盛庸还是比不上叶沈。小辈之中,也只有忠儿能与叶沈一战了。”想到这里他才忽然想起。
他的忠儿已经不在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