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海外(2/2)
所以,看似不起眼的小村落,其实就是某某海盗的老家,看似某一个中年汉子,人家在海上绰号龙王。这样的事情不要太多,毕竟在海外砍砍杀杀,但是福建要安分守己。在海外没有王法,在福建没王法吗?
所以,靖江王一登陆,就福建沿海的老百姓都得罪光了?
对他们来说,杀人放火都是家常便饭。
但厦门岛守军仅仅千余人,但战斗意志也很高,毕竟这个时代大明军队还是相当有战斗力的。更不要说这个卫所的家小也都在岛上,即便是为了保全家小也要拼命战斗。
这种情况下,他们摇摆不定,才有何夕后面争取的可能。但靖江王是什么样子。
不管朱元璋的皇位传给谁?朱元璋的子孙没有死绝之前,靖江王不可能有继位的可能,朱元璋即便再老糊涂,也不可能传位给靖江王,再加上朱雄英好歹还有一个北京,作为军事重地,手头几十万大军是有的。
就选中了厦门岛。
因为靖江王的举动,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为了扰动东南,牵制大军兵力,盖因东南不定,三省兵力就不能懈怠,三省兵力紧张,南京京营能够调动的人马就少,甚至还要调动西边的军队。总之,北京用靖江王一颗棋子一下子牵制住南京这么多军队,堪称妙手。自然要拔出这颗孤子,才能打军北上。
提醒一下,开海以来,福建出海的人最多。这没有之一。
靖江王觉得自己的想法绝妙之极,却不知道,又是一个损招。
陆仲亨的心思并不在中原谁胜谁负,而在南洋。
而登陆战本身就有难度的。这些年大明火器产量也是相当多的。而海战以火器为先,这一点早就确定了。甚至可以说,在对付陈友谅的时候,明军就确定这个原则,那个时候还是水战。
靖江王为了谋反做了很多准备,其中最多的就是练兵,怎么练兵,就是派军队出外经商,围剿海盗,进攻土人等等。海上厮混的人都是一些样的人物,都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靖江王一挂住北京监国的旗帜。南京对靖江王的优先级,一下子变成了最高。
他都不是朱元璋的儿子。
如此一来,所有官员的选择就是很简单了。那就是奋战到死。
更不要说,朱雄英的监国诏书是完全合法的。
于是,靖江王遇见了自己最大挫折,在泉州城下战败。战败之后,他又不肯退兵,他决定占据沿海岛屿作为中转站,好让他将战事进行到底。
靖江王才几万人马。这三省联合围剿,根本抵挡不住。
一是军纪。
此刻大明的情况已经传到了南洋总督府。陆仲亨已经下令所有汉人戒严。凡是成年汉人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并要与南洋诸王在南洋总督府见面。
陆仲亨很明白,大明在南洋其实并不占据绝对优势,而大明商人也不是好好先生,做了很多事情,当地土人的怨恨还是又不少的。但是为什么他们不敢反抗。那是有大明在身后。
虽然他们没有统一的计划,但奈何靖江王的作战计划,也烂得一比,靖江王但凡有一点脑子,也不会做这样为王先驱的事情。
靖江王的军队是什么样的军队?海盗一般的军队。
虽然靖江王发难具有突然性,但是两个原因,让靖江王失败了。
他们不敢,即便诸王之中实力最大的楚王,也未必能压得住爪哇东西两王的夹击,甚至楚王内部都有可能出问题。
别的地方或许对火器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是海上还有沿海卫所对火器是来自不据。
这让陆仲亨想到了安西都护府。
何夕劝陆仲亨的时候,可没有少将安西都护府做为例子,但是陆仲亨也知道安西都护府最后的结局,主力在中原打光了。而安西都护府残部在安西等待王师,但十王师永远没有来。
所以中原内乱的时候,陆仲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他可不想也落得安西军的结局。
陆仲亨此刻庆幸,在之前,他一直迁徙百姓,也庆幸,封到南洋的是诸侯,而不是流官,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与这些王爷达成一个协议,就是不管中原打成什么样子,南洋绝对不会出兵。不会撤离南洋,哪怕一兵一卒。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