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太子薨逝(2/2)
他要全身心的投入夺嫡之中。
——
燕王得知太子薨逝,他需要回京的时候。
随即拔出长剑,鲜血喷溅而出。喷了晋王一脸。
太子在他们的培养之下,首先是一个好人。
如果朱棣登基的话,何夕能不能在大明决策层之中站稳脚跟??
何夕并没有多少把握。
这就说明,朱元璋在传子与传孙之间,徘徊不定。
朱元璋会如何选择??朱元璋的心意是否有所改变?
未来与朱棣相处,何夕真正能成为朱棣的亲信吗?
何夕不知道。
本来,大明内部就很撕裂的。
晋王身边的随从也都大声说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何夕也很难改变。
虽然说,拿靖难勋贵与开国勋贵相比,自然是大大不如了。但问题是,燕王朱棣作为一个藩王,麾下能有这么多将才,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因为,太子之死,何夕对未来的判断完全不一样了。
晋王知道太子薨逝的消息,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说道:“天命在我。天命在我。”
太子作为一个好人,却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因为好皇帝本身与一个道德君子是矛盾的。
晋王之所以如此,他是太子之下,最年长的皇子。正因为如此,晋王觉得,皇位非他莫属。什么?你说传位皇孙,晋王根本没有想过,谁不知道天下初定,国赖长君。
晋王放下长剑,脸上的表现很奇怪,努力做出了十分悲悯的表情,但是却忍不住嘴角一勾,又想笑,这种又要哭,又想笑,而且身上沾染鲜血的样子,要多古怪,有多古怪。
他不是不高兴。
在大明之前,北方沦落于蛮夷数百年。甚至很多北方人的文化认同都出了问题。他们不觉得身为汉人效忠蛮夷有什么错的。这种文化上的撕裂,又增加了经济上的分裂。内部思想的矛盾。
何夕深吸一口气,开始分析情况。
这个时候,怎么能让小娃娃上啊?
晋王的能力虽然比不上太子与燕王,但是最基本的政治敏感度还是有的。对大明而今的局面,也是有自己的判断。
无数事情,在何夕脑海之中转动。
何夕还有机会。
——
太原城中。
甚至何夕甚至一度,对未来失去了判断。
朱棣在政治上的倾向,何夕没有观察出来多少,但是有一点,何夕必须明白。燕王朱棣其实已经有自己的班底,自己的文武群臣,内外臣僚,燕王的班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官稍弱,武将方面,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样的局面,不是太子可以处理的。
这一段时间,燕王很少关注国内的消息,一心一意都放在松嫩平原上屯耕,而练子宁筹备多年,此刻更是能一展伸手,在练子宁的主持之下,燕王制定的燕国制度,是效仿成吉思汗与卫所制度,以千户为单位。将蒙古百姓分别隶属军队,每一个千户既是军事单位,也是行政单位,更是生产单位。
每千户大概有数千人之多。在燕王点兵的时候,需要提供一千人的兵马。同时也要为燕王提供赋税。
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也是练子宁推广的农业改革,还有松嫩平原肥沃的土地,每一个千户都亦耕亦牧,种植以燕麦,玉米,小麦等作物为首,还种植苜蓿。用以积累牧草。再加上青储技术的推广。虽然仅仅一年,但让燕王的声势,已经不下于当年蒙古大汗在的时候了。
毕竟,燕王有着大明朝廷的支持。有着源源不断,廉价的物资,燕王所有的牛羊等物产,也有大明这个大市场。种种条件可比元廷好太多了。
——
ps:例行请假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