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1/2)
第一百三十八章撤军
原因很简单。
元廷的窘迫,不仅仅是兵马不足,兵器不足,粮草不足,更重要的是人才不足。
如果不是人才不足,也不会让脱因帖木儿这个败军之将,屡屡上阵,成为蒙古唯一的希望。而横向对比来看,脱因帖木儿这个统帅,与明军统帅相比,其实不算落下风。
毕竟是一员老将,燕王与吴高这两人在他面前,称一句乳臭小儿都不为过。
真正有差距的。
是中下层军官。
蒙古一次又一次战败,军中敢战能战的骨干一次又一次的削弱。而明军屡战屡胜,很多新兵蛋子,打上几次胜仗,也就历练出来了。
这两边的差距才是最大的。
眼前这几个军官,杀了很容易的。但是杀了之后,用谁来代替他们?这是脱因帖木儿面对的问题。
说是浅滩。但实际上,半米深,甚至有些地方,是没顶的,只有骑在马上才能过去。只是吴高早就有防备。元军渡河的时候,一支船队杀出来。船并不大,不过是比乌篷船大一点。这些船只都是运河转运的船只。宽最多不过三米。毕竟运河宽十米,又要来去并行。船只自然不能宽了。而这里的河道情况,也不能用大船,大船容易搁浅。而这样的小船最合适不过了。
吴高见状,他沉思一会儿,最后决定撤退。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胜利就是胜利。对于一直打败仗的元军来说,一次胜利太过难得了。
大清河能叫这个名字,自然是因为河水清澈。但凡河水清澈的河流,要么经过的地方多有石头,少有泥土。要么就是多有缓流,少有激流。否则激流加上泥土,就是滚滚浊流了。
吴高撤退的时候,更是谨慎之余,虽然有一部蒙古骑兵咬住了吴高的尾巴。但是看着两万明军,前后严阵以待,还有数千骑兵压阵。简直是无懈可击。再加上,吴高距离铁岭城也不远。
却被脱因帖木儿给否决了。当然了,士气可鼓,不可泄。脱因帖木儿更是说了很多激励将士的话语,一时间,让脱因帖木儿有一种错觉,似乎回到了他年少时候,那时候大元朝廷还在大都的时候。
三千人这个数量,说大不大,但是蒙古还有多少个三千人。
其实,如果能顶的话,吴高还是能顶的。毕竟吴高手中还有预备队。但是吴高不能管考虑现在,要考虑将来的发展。毕竟撤退这一件事情是最难的。如果他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上面,一旦鞑子再次突破。
脱因帖木儿既然已经下决心渡河了。这样的情况,自然也考虑过,根本不在意伤亡。立即推出了自己的筹码。就是无数羊皮筏子,从另外的河道渡河。这里仅仅是一个诱饵,一个幌子而已。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元廷而今,生死存亡之际,估计只有私人教授学问,连学校都未必有了。
培养更多的人才。
那么鞑子会不会另开战场吗?
是一定会的。
脱因帖木儿,知道他的情况不妙,滞留这三日,他想过很多。他其实很知道,越往辽东,想要撤退的时间,就越难。辽东的地形,自然是进去不容易,出去更不容易,因为他背后留下了很多敌人的据点。
想想,一个是从近一个亿人口之中选拔人才。一个是从百万人口选拔人才。一个是国力蒸蒸日上,朱元璋推广社学,增加识字人口。各级官员不管是何夕,还是一些儒家官员都在建学校。
大明人口六千万。这还是几年前的数字,而今加上新增人口,已经吞并高丽的人口。说七千万都不为过,如果增加各土司不再朝廷账册的人口,一个亿都有。
脱因帖木儿的命令很急,下面玩不成,想办法糊弄也就很正常了。
所以大清河上可以渡河的地方很多。只是想要供大军渡河的地方,最好还是能够涉渡的地方。
他沉思片刻,看着下面一条河流,要紧了牙关。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到沈阳城下,让大明人也感受到死亡的滋味,也感受到大元的威严,让他们知道大元不可欺。
他很难将其他战场上的士卒给带回来。
脱因帖木儿心中暗道:“这样的胜利是胜利吗?”在外面的时候自然不能讲,怕泄了士气,但是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他不能骗自己的。
脱因帖木儿这样多路渡河。吴高迟早有挡不住的一日。
但是以而今蒙古人军医数量,生还的可能性也不高。
前文说过,大清河并不算多宽。当然,要比运河宽,这几日脱因帖木儿也探查过敌情。选了一处浅滩渡河。
这个办法,吴高也想过了。
双方沿着大清河岸,一连开了三个战场还不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