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顺手建个气象台(2/2)
“对了,还差个老祖宗的日晷仪,也就是它咱们可以不用洋货。”程诺也是饿坏了,边往嘴里塞糍粑边说道:“最好再准备两台无线电发报机,山上一台,家里一台,碰到极端天气可以很快通知到大家。”
“只要有效果,这些投入都是应当的,看着仪器表单我还唯恐不足,差了哪些。”张蹇点点头,将名单交给一旁的下人,让其尽快准备。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
其实跟气象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张蹇已经是入门了,之所以找上程诺,也是想着作为目前国内科学界的顶端的大才之一,看看其有什么独到的想法可以补充。
跟体育行业类似,此时国内气象界也基本由洋人把控,专业仪器和话语权全在人家手里,气象解释是否是科学正确的外人一概不知,就是他送人去学习的远动第一气象台——徐家汇气象台,也是外国传教士建造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过往外国船只,农业方面触及很少。
真正改变现状,还得等到竺可贞先生等人回来,几番努力下才逐渐好转。
如今程诺用一桩桩事实摆在眼前,与张蹇早起的规划不谋而合,对其信任度再提升一个高度。
站在军山气象台上俯瞰,周边秀美景色尽收眼前,看着宽广的长江,游人也不禁心胸宽阔。
张蹇脸上露出难得的豪兴:“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致远,通州名山不少,以狼山最为出名,传闻东渡的鉴真和尚就曾在那里逗留过一段时间,有“江海第一山”的美誉,但我偏偏选择在军山设立气象台,你可知是其中缘由?”
这个问题自然难不倒程诺,四下环顾之后便给出了答桉:“选择军山虽然在景色上稍逊一筹,但对于天气而言却远远胜过。南邻长江,与江南岸的福山对峙,形势绝佳,江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很容易看见山上的信标。在通州城及东乡民众,远望军山有台,亦可提高重视天气预报的观念,瞭远听远于民众而言大有裨益。”
“而且,我猜想张老心中还有一桩外人不知的心事......”聊到这里,程诺故意卖了个关子。
张蹇前面还听着连连点头,但到了后半句话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半信半疑道:“这个心事,我可从来没有跟外人提过,致远你猜想的可不一定就是真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程诺不会轻易与人结交,这些天也在私下里了解着张蹇,如今加深了解后,那话必然不会无的放失,笑道:“要是我没记错,张老的恩师是松禅老人吧。”
“对,正是在下恩师,也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老师。”张蹇点头道。
“而他的故里正是我前面提到的江南岸福山,与军山遥相呼应。”程诺带着面带微笑,解释道:“军山气象台在张老心中犹比马鞍山之“望虞台”,另有怀念老师之意,此种做法兼具科学和人文,让我心生敬佩。”
说完话,程诺深深鞠了一躬。
张蹇哪想接受这份大礼,赶紧上前将其扶住,不让他弯下腰,嘴上满是服气:“致远啊,你简直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要不这样,把我大生纱厂的股份让给你一些,咱们两个大作一场。”
程诺不想把自己困在棉纺织行业上,笑着拒绝:“无功不受禄,眼下我这种状态也能帮上张老啊。”
在程诺的帮助下,军山气象台的业务开始扩展,除了基本的气象观测外,还兼顾编发接收东亚地区各站所天气电报、绘制天气图、制作项目众多的短期天气、水文预报、收集整理自然灾害、开展农业气象研究等。
不过这些东西也只限于通州地区,所以就不用定期在《国民》主刊上刊登。
当然,只在一个地区设置气象台显然是不够的,最起码各省都要有一个,可惜程诺手下没有气象人才,只能焦急盼望着大老的回来,一封程诺的亲笔信再次送往美国哈佛大学,寄给从前的学弟,现在读博的竺可贞。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