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河内郡未来的班子(1/2)
第412章 河内郡未来的班子
早在刘俭带兵来河内之郡,韩浩就已经派人暗中去见刘俭,将王匡在河内郡设计,欲乘着刘俭离开了河内郡之后,派兵断他后路的事向刘俭做了坦白。
虽然刘俭是知道这件事的,不过韩浩既然肯将这件事告诉他,那刘俭依旧非常开心。
这代表了韩浩投诚的态度。
随后,韩浩的手下给刘俭呈递上了一封书信。
那是韩浩的亲笔,上面详细的写明了韩浩自投诚到刘俭麾下的原因,乃至于其族中可以为刘俭使用的资源。
这其实就是韩浩一个投名状,他将这封书信送到了刘俭手中,其实就是等于让刘俭掌握了自己的把柄,让他对自己放心。
在这件事上,韩浩和刘俭两个人心照不宣。
……
刘俭屯兵怀县的晚上,韩浩的使者又再度来到其营,向刘俭询问下一步韩家人应该如何行事。
刘俭告诉韩家的使者,让他给韩浩传个信儿,要求韩浩今晚务必想办法见到朱儁,将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告知对方。
并使朱儁能够倾向于自己。
……
韩浩是个明白人,他能够猜到刘俭的目地。
河内军政方面,确实是王匡是一把手,但身为车骑将军的朱儁,目前在河内也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
而且就为人和名声来说,朱儁要比王匡强得多。
现在,王匡是注定要被取代的,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问题是,要由谁来取代王匡?
三河之地对朝廷来说异常重要,是关中在东北方的屏障。
王匡若是倒台了,那董卓会立刻如同饿狼一样的扑上来,将河内之地死死的把在自己的手里,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刘俭若是敢在这个阶段,在河内安插自己的兵将,那董卓一定就会请天子和太后明文诏书,问责刘俭。
刘俭这么多年以来,不就是在打一个忠于汉室朝廷的人设吗?
那好,如果你想这个人设,那你就别要河内!
如果要了河内,我就通过朝廷舆论和天子把你这个人设摧毁掉。
董卓和刘俭一直处于一种既是竞争又是合作的关系。
这种关系非常的微妙。
在新政方面,董卓和刘俭属于携手向前,齐头并进,两个人拼了命的都想把这件事做好。
只要是事关新政,双方不需要做更多的沟通,彼此都是不约而同的将劲往一个方向上使。
其默契的程度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绝配。
但新政之外的事儿……那董卓和刘俭可是谁也不惯着谁。
该收拾你就往死里收拾。
该打压的时候就往死了打压。
所以说,有朝廷目前在关中虎视眈眈,刘俭不方便以自己的人手来强占河内之地。
那如果是韩浩替刘俭镇守河内的?
肯定是也不行的。
三互法就通不过。
故而刘俭横看竖看,左看右看,最后还是觉得朱儁比较合适。
朱儁虽然是寒门出身,但是因为军功极高,在天下间颇有声望。
朱儁在明面上,其实是倾向于朝廷的,但是他并不倾向于董卓。
因为朱儁明白,若想在这个天下立足的话,就不能和士人集团完全闹僵,特别是他这种寒门出身的人,没有那么多站队和犯错的成本。
所以,与董卓保持对立,对朱儁而言就是政治正确。
可寒门出身的朱儁,也不是士族群体。
他跟望族阀阅更是扯不到一块儿去。
你要是给朱儁硬性的归属一个阵营,那只能说他是军功集团和寒门底层豪强的结合体。
孙坚就是被朱儁所推举的,而看一看孙坚的出身,就能大概推断朱儁所处的阵营在哪了。
代表寒门小豪强的朱儁,在政治利益上,其实是与刘俭最为相和的。
因为你仔细看看刘俭在冀州推行的政策,你就会发现,刘俭其实是在推行一种相对公平的政治与财富机制。
这种相对公平的机制,对于普通的寒门豪强来说,是可以获利最大的。
因为一旦各项政策相对往公平的方向走,首先受损最大的,自然是处于顶层的望族,因为他们的财富和权力都是因不公平而获取的。
而最底层的黎庶,虽然也会因为利益重新分配而获得一定的资源,但是因为家庭的底子太薄,其所获取的利益相当有限。
现在对于河北普通的民众而言,政府的政策给他们最大的利益就是能够吃饱饭。
所以这么一推算下来,朱儁和刘俭的政治利益其实是最为合拍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