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陈耀的忠告(1/2)
第886章 陈耀的忠告
诸葛亮首先把事情的轻重列举了一个表单,把这件事情的流程也给列了一个表单,两个表单做了对比,哪个部门的责任最重大、哪个部门的责任最轻,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诸葛亮根据各个部门目前的实际状态,比如工部的混乱状态等等,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觉得可以适当将一些事情交给户部和军部去和地方官府对接,给工部减减负担,把工部的负担拉满,对整个事情没有好处。
每一个环节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大致时间流程诸葛亮也总结了出来,甚至于他还发现了其中有些部门的“计算失误”。
他把这些计算失误给圈了出来,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运算,得出了正确答案,便把这些正确答案列举其中,对各部门所列出的时间流程做了更正,和原先的计划做了对比,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如果各部门恪尽职守通力协作,能比原先计划中的时间提前七天完成任务。
这个结论之复杂,得出结论的难度之大,如果交给陈群自己来处理,也起码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来做统筹。
诸葛亮用了两个时辰,不算快,但是作为一个观政三个月的新手菜鸟,作为一个此前完全不曾涉及到此类事务的新人,他甚至能考虑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人际往来成本也进行了考虑,还给出降低摩擦成本的一些想法。
比如诸葛亮觉得,与其让彼此之间难以互相理解的各部门自己协调,不如由天子直接插手,下令内阁参与其中,让内阁在其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让内阁更多的出面,以内阁的特殊地位让各部门投鼠忌器、不敢乱来,或许就能提高此事的工作效率。
内阁没有事权,与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彼此之间也不会形成什么对立局面,更重要的是,内阁的人很专业,与他们各部门的人都有一些联系,彼此都很熟悉。
甚至诸葛亮还建议不如由内阁出人牵头成立一个联合办事小组,特事特办,临时掌权,任务完成之后就把职位撤掉,一切回归原样,并不会影响朝廷的政治生态。
这样做,甚至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掉部门长官的个人情绪对这件事情的影响,让各部门长官不要参与其中,把具体负责办事的人拉进去就可以了。
他甚至为此找到了理论依据——
第二帝国时期,某些地方出现战事的时候,需要能做主的权力者去主持局面,于是朝廷便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这样的事情曾经多次出现过,乃至于后来朝廷也临时设立过一些将军领兵征战,战争结束之后就结束将军任期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影响到朝廷的权力格局。
只是一个特事特办而已。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方式吗?
陈群看傻了都。
这小子,哪里冒出来的?
科举考试那么神吗?
这家伙三场考试,直接选拔出一个行政天才?
陈群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提起笔,想要做一些修改,但是思来想去,还是放下了笔,然后带着这份处理意见去找了刘备,把这份诸葛亮搞出来的方案交给了刘备,询问刘备的意见。
刘备看了之后颇为惊喜。
因为这个想法和他准备要做的事情不谋而合,而这,居然是诸葛亮的想法。
“这真的是诸葛亮的想法?全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
“是的,全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臣并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此事确实出乎臣的意料。”
陈群笑道:“这才短短三个月,此人居然已经对朝廷行政的一些内部事务了解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甚至还能做一番思考,想到其他人都想不到的事情,陛下,他真的在此前没有任何做官的经验吗?”
“硬是要说有的话,也只能算他的兄长诸葛瑾担任过职位,可能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刘备笑道:“但是他本人一定没有相关的经验,他才十九岁,此前四年一直都在州学里学习,哪里来的经验?短短三个月,居然能成长到这个地步,我果然没有看错他!”
陈群立刻表示认同。
“陛下慧眼识英才,直接点了他的状元,臣十分赞同,不知陛下之后打算怎么任用他?”
“怎么任用他?还是打算照正常的渠道走下去,把他放到集体农庄里去积攒经验,这条路是咱们大汉国官员的必经之路,少不了的。”
刘备笑了笑,缓缓道:“若要居于高位,就不得不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怎么,长文,你有什么想法?”
“或许这的确是必不可少的路径,不过以诸葛孔明的才能,特事特办也不是不可以。”
陈群笑道:“陛下,臣想着,或许可以让诸葛亮继续留在内阁里锻炼一段时间,让他充分了解朝廷和地方的运转,多学一点东西,然后直接把他安排到一个县里面去工作,不必进入集体农庄了,您以为呢?”
刘备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集体农庄还是要进的,大汉的根基就在于集体农庄,就在于这一个一个的农庄,若不了解这个基层的运转模式,很难说会对他以后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他足够优秀,我却要为他夯实基础,基础越牢,便越是优秀。”
这样说着,刘备看向了陈群,笑道:“长文,你提出这个想法,莫不是看中了诸葛亮的能耐,想让他给你做副手,帮伱减轻压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