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第331章 要人要粮要军械(1/2)
赵括的意图很明确,要人、要粮、要军械,更要权!
要人,要的就是在上党与赵括一道浴血厮杀过的精锐赵军。代北之军不够吗?至少守成是绝对足够的,甚至主动出击也未必会占了下风。
因为即便在长平之战最为困难的时候,赵王也没有调动代北最后的防御力量,代地依旧保持着至少五万的军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赵王比之放任胡人入关的君主和那些「宁与外贼不与家奴」的人,还是要英明许多的。至少他明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
只是代北之军虽足,却不是赵括的亲信。当然,赵括自信在赵军之中,自己的威信已经如日中天了,即便是有些陌生的代北之军也绝对会服从自己的命令,但说到底还是不如一道经历过生死的上党军来的如臂使指。
有这一万精锐部队加入,在其带动之下,相信很快代北之军便能适应自己的指挥方式。所谓的掺沙子,大抵就是如此。
当然,这也只是此举的目的之一。
其二,在大军选锋时,除了自己的五百亲兵,赵括还特意让廉颇遴选出来了三千精锐骑兵,赵括必须将这只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也需要对这三千精骑进行调校和彻底而重新的武装。
其三,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却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甚至连廉颇也不能告知——赵括想要的是尽量减少上党郡和河内郡的机动兵力。
大战过后,青壮归田,战兵的总兵力在一十二万左右,轮流归田之后,上党郡和河内郡的总兵力在七至八万上下。换言之,两郡之地,每郡只有三万多,不到四万的兵力驻守,可思议说如此少的兵力已经是防御秦国的极限了。
若是赵括再从其中抽出一万精锐,那么对于前线而言,兵力几乎可以说是捉襟见肘了。防御或许以廉颇、田单之能力,还能稍稍防御一番,可一旦邯郸有事,而前方又有秦军挡路,那么势必无法驰援邯郸。
当然若是赵王英明,当会许上党郡廉颇将军和河内郡的田单将军就地征兵之权,也不需太多,只要在流民之中吸纳哪怕一两万的战力,都将大大缓解两郡的兵力不足的问题。若是再吸收一两万,则有驰援外地之力。
可惜啊,赵王经过赵括这么一闹,尤其是不遵王命这一招,显然对于在外的将领充满了怀疑,即便那个人是廉颇廉老将军。
以赵王如今之心境,又怎么可能许以征兵之权呢?!
而没有征兵权利的廉颇和田单将军,可不会如同赵括一般无法无天就违抗王命,因此也就只能就地利用有限的兵力进行布防,一旦邯郸有事,兵力的局促便可以令两位将军束手无策,至少也能拖延两位将军回援的进度。
当然了,许历所部的屯田兵还是有不少的,那那些兵力可不是真正的兵马,更不是属于赵王的兵马。别说是赵王了,就算是廉颇亲至,恐怕许历也不会同意给出兵马。一句话,没有赵括赵将军的将令,半个屯田兵都不会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