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遣使议和(2/2)
而他们所要付出的,只不过是停止对辽国的战争,保持中立,使得辽国能够集合力量,对付女真!
那位使者也传达了辽国皇帝的隐晦意思,归还燕云有着极大的商讨余地,如果大焱能够与辽国一同讨伐女真,那么待战事结束之后,辽人就会将燕云十六州全部归还给大焱!
上将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注重礼教的大焱文官们而言,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和手段,收复燕云,这绝对是政治上最大的胜利。
至于北伐,只能害得生灵涂炭,莫看北伐军节节胜利,接连大捷,可国内的财富也是如流水一般往北方输送,早已掏空了大焱的国库,如今为了支持北伐,文官们不得不压榨百姓,透支着这个帝国的生机。
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考虑问题的重点自然也就不同,武将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而文臣们却需要治国安民,使得国家繁华鼎盛,这二者看似没有冲突,其实是相互抵制的。
因为在这个资源不足的年代,只能二者选其一,世间并无两全法,总需要有一方的利益受到侵害。
而自从真宗朝开始,文官们的地位便扶摇直上,文官集团甚至已经强大到足以影响官家决策的地步,高高在上的清贵文臣们,又岂会苟同低贱武将的战争理念。
于是新一轮的争议就此展开,而官家也是左右为难,不得不慎之又慎地考量和权衡。
然而战机转瞬即逝,本来前线与后方就存在着距离上的不可控因素和信息传递的延迟性,如今京都的争论又陷入胶着,前行的军队就被吊在那里,给了辽人喘息的机会。
不得不说辽人此举并不像辽人,阴险狡诈,这件事办得比大焱人还要“大焱人”。
无论大焱最终的态度如何,这样的争论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得出结果,因为牵涉的问题太多,影响到诸多势力的利益,一旦这个问题抛出来,必将进入旷日持久的争辩。
而在这段时间之内,辽人却能够自如且极具针对性地做出应对的措施,无论是对女真部,还是对大焱的北伐军。
可以说仅仅只是遣使议和,即便没有实质性的成果,辽人从一开始就大赚了一笔。
他们赚的就是这一段极其可贵的时间,这是他们得到喘息的机会,如果童贯和种师道足够霸气,不予理会,继续北伐的脚步,辽国的压力就会更加巨大,那么战果就会继续扩张。
可惜他们已经拿下了幽州,他们等待着官家的赏赐,更等待着官家的下一步指示,若此时擅自发兵,出了什么问题,谁敢去承担这个千古骂名?
早期的大战略已经随着蒙古部族的覆灭而不复存在,幽州便是官家当初的既定目标。
事实上让官家感到为难的,也正是幽州的夺取。
在先期既定目标之中,官家就曾经有过推演,只要能够拿下幽州,相信辽国人就会遣使议和,那么就能够通过议和的方式,取回燕云十六州。
可以说辽人如今遣使来议和,是正中了官家下怀的,是在官家设想之中,最完美的一个结局。
然而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变数,那就是官家突然发现,自家军队的本事,竟然不仅仅只是拿下幽州,甚至已经强大到了足以动用武力,将整个燕云地区收复回来,甚至足以威胁到辽国的生死存亡!
是见好就收,给双方一条活路,今后继续磨磨擦擦争争吵吵的过日子,还是孤注一掷,非但收复燕云,甚至还能够开疆拓土?
这是考验一个帝王雄才伟略的分界点,按说赵劼登基以来,毫无作为,沉迷于文娱,一直被人视为守成都不足的软弱文治帝王,在对待武事的态度上,向来保守到了极点。
而赵劼在议和这件事上的迟疑,也给朝臣们释放了一个极其不祥的预感,那就是官家确实动心了!
辽国无论在疆域还是武力上,都比大焱要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即便如今辽国已经日暮西山,又遭遇内忧外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焱想要趁人之危,到时候弄巧成拙,又当如何是好?
赵劼确实犹豫了,他将蔡京、王黼等政事堂的公相们都召集起来,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密议,东西两府本该是官家的左膀右臂,可西府枢密院的童贯等人早已出征在外,而东府的相公们,对待这件事情,却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模棱两可,让官家赵劼也是感到极其的郁闷。
这像极了大焱人根子里最喜欢的关扑和赌博,是要拿整个帝国去赌一个千秋万载的圣君,还是见好就收,做一个守成之主?
归根结底,又回到了这个问题的根本,面对辽国这头奄奄一息的迟暮病虎,大焱官家有没有这个胆量,拼着极有可能被老虎反咬一口的危险,在辽国的脑袋上,来上一棍子?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