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报复(下)(1/2)
第六十六章报复(下)
本来,羌人与汉军是正面对阵,然而,随着汉军的骑兵从两翼发起进攻,羌人不得不调转方向,迎击汉军骑兵,这样一来,他们的侧翼,便暴露在了汉军步兵的面前。
侧翼,对大部分军队而言,都是弱点——这大概是一句废话。无论是盾牌,还是盔甲,最着重防御的,都是正面;在交战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也大多放在正面;就连马匹,正面迎敌时的横截面,也远比侧面迎敌时要小得多——后者更容易中箭啊亲!
骑兵间发生肉搏时,大致上有两种作战的方式,一是两军纠缠在一起,马匹失去了跑动的空间,没法发起冲击,骑兵也只能骑在马上,相互你来我往的对砍;另一种,则是四周的空间相对充裕,两支骑兵不断向对方发起冲击,交错而过之后,再各自调转马头,向对方发起下一次冲锋。
眼下,汉羌两方的骑兵之间,用的是后一种打法,毕竟这里是一片草原,地域宽阔,地势平坦,有足够腾挪的空间。而且,只要空间足够,骑兵也大多乐意使用这一种战法,因为两军对冲,可以更多的凭借马力,而大大的节省人力。冲锋的时候,只要找准机会和位置,骑兵自身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只须将凭借马匹的速度,便可以轻易的将刀剑刺进或者劈入敌人的身躯。
由于双方没有混战成一团,因此也就给了汉军步兵进攻的机会。当看到羌人的骑兵从自己阵前经过的时候,汉军步兵毫不迟疑,对着羌族骑兵的侧面,就是一阵猛射。而且,为了扩大战果,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射马——是射一个宽、高都有一米三左右的靶子容易(按蒙古马的体形算的),还是射一个高不足一米,宽只有二十多厘米的长条型靶子容易?
仅仅一轮射击,就让羌人胆寒了,本来,再与汉军骑兵的对决当中,他们就处在下风——倒不是说他们马上的技艺不如汉军骑兵,而是汉军骑兵装备了一项超出时代的“逆天神器”,那就是双脚马镫。
最初,刘照“发明”了双脚马镫之后,只给府中的郎卫装备了,然而,随着讨伐黄巾,弘农王府的郎卫奔赴各地作战,马镫也自然而然的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开来了,如今,无论是北军,还是羽林,都有不少人私自仿制了双脚马镫。
对此,刘照也曾担心过,万一这项技术扩散到敌人那边去,可怎么好?不过,细细思考了一番后,刘照又很快释然了。双脚马镫又不是什么高深的技艺,只要会制作单边马镫,双脚马镫就不是什么难题。况且,既然已经拿出来使用了,就算你再怎么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有心人只需远远的看上几眼,便可以回去研究仿制出来。
而且,如果将双脚马镫视为珍宝,严加保护的话,说不定反而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就算不明白双脚马镫妙用的人,也会经不住好奇,想要窥探其中的秘密,这样一来,技术的扩散速度,反倒被加快了。
相反,若是把双脚马镫当成普通物件的话,除了那些深切体会过其作用的人以外,其他人未必就会对这个不大起眼的装置感兴趣。
同时,刘照也深知,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国力的较量,仅凭几件新锐的武器、装备,并不足以保持绝对的优势,无论是纳粹德国的虎式坦克,还是霓虹帝国的大和战舰,都没能弥补两国在国力上的劣势。除非这项科技能造成双方武器上的绝对代差,比如拿着二战后的自动步枪去欺负十八世纪的前装滑膛枪。当然,如果是这种情形的话,也就根本不用怕技术被会对方偷学了。
所以,最终,刘照对双脚马镫的扩散,采取了既不宣扬也不阻止的态度。
有了刘照的这个态度,关羽以及徐晃也就放开了手脚,给部下的骑兵全部配装了双脚马镫。而对面的羌人与其数番交手之后,只是大叫汉军厉害,却并不清楚汉军的骑兵到底为何这么厉害。
如今,灵洲的这支羌族骑兵,同样也尝到了这份“厉害”,在与汉军的对冲当中,需要分配更多的力量在双腿上,稳定身体的羌族骑兵,上身的灵活程度,以及对冲击力的抵抗能力,就远不及汉军骑兵了。
刚刚吃过了汉军骑兵的苦头,又被汉军步卒从侧面一阵猛射,本就死伤近半的羌人,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调转马头,往回奔逃。
关羽和麹义推演了大半个晚上的战法,才使了一招半式,就把这支羌族骑兵打得落荒而逃了,二人在欣喜之余,未免也感觉有些遗憾。
关羽立刻率骑兵追了上去,而麹义则率部留在原地,清扫战场——主要是补刀杀死那些落马受伤的羌人,除了报复这个因素外,防止有人逃脱后,过早的向高平通风报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清扫完战场后,麹义一路往灵洲追了过去,沿途随处都可以看到羌人以及马匹的尸体。麹义不由得大声喊道:“儿郎们,不要顾惜马力,加快速度前进!不然,功劳可就全都被关破虏抢走了!”
麹义的部下全都是骑马步兵,实际上,身为凉州人氏,麹义的部下基本上都会骑射之术,只不过作为私兵,以麹义一家一族之力,没法给这八百人全部配上马匹,因此只能当作步兵来训练。久而久之,无论是战法,还是装备,这支部队都只能当作步兵来使了。
也正因为这些步兵的骑术都相当不错,徐晃才会给他们配上坐骑,同意他们跟随关羽出击,否则,若只是需要向导的话,派麹义一个人从征就足够了。
麹义的担心显然是没有意义的,虽然被关羽追击的很惨,但是毫不顾惜马力,一路打马狂奔的羌人,还是抢先一步回到了灵洲城,闭门不出,准备据城死守。
灵洲城东北靠山,坐落在一道山谷的出口处,而这个山谷,就是从东北方向进出西套的唯一通道。
黄河在灵洲城西二十多里外的地方流过。黄河在这一地段的水流十分平缓,甚至在河道当中淤积了不少的沙洲。灵洲的地名即来源于此——对河中沙洲的美称。
关羽派人去河边、山谷方向侦查了一番,据回报,河边有不少的羌人聚集,正在搭设帐篷,树立栅栏,似乎实在修建新的居住地,其中大部分都是妇孺,显然就是昨天从丁奚城逃离的那一批羌人。
而山谷那边,虽然没敢深入探查,但是两三里的范围之内,未曾发现有敌兵埋伏。
关羽放心了,他现在只需要等麹义的步卒赶上来,然后对灵洲城发起攻击。
灵洲城虽然所处的位置十分险要,但毕竟只是边郡的一座县城,城墙并不怎么高大,落在羌人手中,也有些年久失修,有一段城墙甚至因风化和雨水的浸泡而坍塌了,如今,那一段城墙,高度只有别处的一半多一点,显然可以作为一个突破点。
至于城中的守军,就更别提了,总共才一千多人,里面还可以看到半大孩子的身影。不过,羌人好歹没有让女人也上阵,看来,尽管羌族的妇女各个彪悍,但羌族毕竟已经步入了男权社会,不会让女人也披挂上阵。(某文艺位面的鶸宋无辜躺枪,一门披挂上阵的寡妇泪目——我鶸宋的男人去哪里了!)
汉军唯一的难处,就是手头上没有攻城器械,哪怕是简单的梯子。此次出征,汉军轻装简行,除了尽量多带粮草补给外,其余的装备器械,一律没有携带,就连宿营,也是露宿,直到袭取了羌人的营地,才算是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看来,要临时伐木做一些简易的梯子了。关羽暗道。好在,做到这一点难度不算太高,汉军随身携带了斧凿等物,平时宿营时,也需要临时制作一些简易的栅栏来当屏障,因此,制作梯子应该不成问题,只是要耗费一些时间罢了。
时间已经不多了,关羽望了望西边,太阳已经偏西,看来今天是来不及发起攻击了。权衡再三后,关羽还是决定,不能急躁,还是先把营地立起来,然后制作一些梯子,等明天一早再发动进攻。
这时,麹义也赶了过来,听关羽介绍完情况,麹义一派胸脯,表示自己手下的步卒有绝活,就算没有梯子,只要有一根长点的木椽,照样可以攀上城墙,至少,像灵洲城这么高的土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关羽听了,也是大为好奇,细细一问,原来是以四人为一组,抬一根手臂粗的椽子,打头的人用胳膊夹住椽子前段,借助奔跑,踩踏上城墙,后面的人乘势将椽子抬起,将打头的人一直撑到城头上去。(不知道这段描述是否能让大家想象到具体的情形,反正**当年就用过这种方法)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