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监国摄政?(1/2)
赵孟启躬身领命,「如此,儿臣义不容辞,必定扫清匪患,还东南以清平!」
见燕王接下差使,许多大臣放下了心。
「很好!我赵家儿郎就该有这种当仁不让的豪情!」
赵官家很是高兴地赞扬了一句,随即脸上露出一丝难为情,「就是朝廷如今有难处,抽调不出多少可用之兵……」
「没兵!?那怎么平叛,难道指望我孤身能当百万师,一剑退敌三千里?」
赵孟启哭笑不得,扭头环视着殿内的群臣,「偌大一个朝廷,都凑不出一点兵力?」
不少大臣们纷纷左顾右盼,甚至干脆低头,躲闪燕王的目光。
董槐讪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如今情势不明,临安兵马不可轻动,沿边又需防御蒙古,一时间挪腾不过来。」
闻言,赵孟启很是无语,再平坦的胸口,只要用心挤挤,也是能有沟的。
虽说眼下局势有些紧张,可多想想办法,三五千精兵总是能凑出来吧?
不用多想,肯定是有人扯后腿,不愿意给自己能打的兵。
赵孟启微微一耸肩,「那到底能凑出多少?」
赵官家倒是没想着坑儿子,认真想了想后咬咬牙道,「方才大家点选了一千多,这实在太少了,殿前司的策选锋马步两军还算有些底子,差不多有三千人,也给你带走吧。」
随后程元凤接口道,「再从安吉州平江嘉兴绍兴等地调些弓手土军,又能凑一千,还有留驻在平江的马行司右军的五千五百人,这也有一万多了,到了福建,总还能在当地拼凑一些,再把流求的三千左翼军撤回来,算是足够平叛所用了。」
此时一般每个县都有一百左右的弓手,相当于是武装警察,然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会设置巡检,每寨差不多有两百土军。
这些并不是正规军,且不说能不能打,就是装备什么的也很简陋,能有一点纸甲都算豪华了。
至于什么策选锋马步军,其实原本就缺马,后来赵孟启搞马车,把许多军马弄到市场上,如今是彻底沦为步军了。
不过其兵源都是从边军中陆续选来的,因此在临安驻军中,算是比较有战斗力的,是防守临安的重要力量。
老赵能把这种看家部队给赵孟启,绝对是个好爸爸。
而马行司右军,就是曹烈所部,兵是有五千五满员,原本也有一千来匹马,却没逃过赵孟启的毒手,只剩了三百匹。
归赵孟启辖制后,留在平江府驻防,后勤方面更加充沛,训练也加强了许多,战斗力应该有所提升。
若是一般的暴乱造反,有这些兵力确实足够了,但赵孟启深知这次不一般,是一潭深不见底的臭水,真要这么去了,多半是要被淹死的下场。
赵孟启盘算了一下,然后摇摇头,「还是算了吧,流求那边刚站住脚,撤回左翼军那就前功尽弃了,而殿前司的兵,还是留在临安吧,这样大家也能安心一点,其他杂七杂八的,临时聚拢起来,比乌合之众也好不到哪去,干脆也不要了。」
赵官家愕然不已,「都不要?你这意思是,只带马行司右军?你可别胡闹,虽然还不知道乱贼具体有多少兵力,但从情势来推测,几万十几万都有可能。」
老赵并不是真的认为儿子能打仗,只不过眼下需要一个能大限度集中事权的统帅,赵孟启是唯一能让老赵放心的人选而已。
真正的指挥作战,还是要靠陈韡等官将来,赵孟启只要掌总,听取合适的建议发布命令就成,就和当皇帝一样「简单」。
以老赵对儿子的了解,肯定不担心他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可万万不相信他有凭借五千兵力就能平一路之叛的本事
。
但是还没等赵孟启解释,一些大臣就连忙赞颂了起来。
马天骥似乎很激动,「燕王殿下果具绝世名将之姿,古有冠军侯八百骑追亡逐北,今将有燕王五千兵平大乱,真乃我朝之幸也!」
陈大方满是钦佩,「殿下胆识过人,定然是看出反贼乃虚张声势,因此只需五千兵马就能将他们扫平。」
有人附和,「是极是极,这贼势暴涨之速实在反常,确实很可能只是故意制造的假象……」.z.br>
「兵贵精不贵多,燕王殿下成竹在胸,定可马到功成!」
「我等预祝殿下凯旋归来……」
娘希匹,这分明是想捧杀殿下!
燕王一系官员立马察觉这帮人没安好心,钱焘立刻朗声喝道,「兵者,国之大事!岂可轻抛浪掷!?何况殿下乃国本,区区五千兵马,便是护卫其安全尚且不够,何谈平贼!?」
赵与訔也站出来,「殿下出镇地方已经是不得已而为之了,若无足够安全保证,臣伏请陛下收回由燕王领兵之意!」
王爚沉着脸,「臣以为,沿江制置司统兵总计二十万,抽出一万精兵其实不难……」
「不难!?」马天骥迫不及待地反驳起来,「你身为兵部侍郎,应该明白账面兵力是做不得数的,二十万里面,可战之军恐怕连一半都没有,沿江制司防区那么长,这要是抽出一万,防御必将出现漏洞。」
陈大方也帮腔道,「蒙古骑兵一向来去如风,都不知有多少次饮马长江了,若蒙古人侦知沿江制置司的布防有失,也如当年金兀术一般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