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和离中(1/2)
李家的女人们在枣树下闲话了几句就去准备晚食了。
要说穿越古代最不能适应的一方面就是没有电,这个时节,不趁着日光还在的时候吃饭,就只能点着昏黄的油灯忙活了。
珍惜这点儿光亮,申时末(17:00)就要出手准备了,做完,正好赶在日落前吃完,还能留出一刻钟闲话。
这饭食还没做得,李家四位小郎就你追我赶的回来了,在前面医馆先给他们的祖父、阿耶、叔父见过礼了,又在后面院子里团团给祖母、阿娘、叔母、姑姑见礼。
这让二嫂很是感慨,觉得读书识字知礼对人实在是很有好处,不像过去傻玩的小子样了,恍惚间就长大了似的。
只是今日四兄弟却是见完礼后没有逗弄小露珠儿,有些与往日不同。
往日因他们兄弟之间年龄差距不算特别大,又是自幼形影不离的长大,除了长兄孙豹还能靠武力压制一下他们,自是谁也不服谁的。
也就近来露珠儿被李三娘带到李家来住,都欣喜有这么个白嫩可爱还是稚龄的幼妹,每日下学归来都要你牵我抱的亲香一会儿,前几日才八岁的小四郎还说要教露珠儿读书。
今日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们兄弟四人见完礼之后没像往常那样子逗弄露珠儿,却是赶紧往自己屋子躲去,甚至感觉有些躲闪李母的目光。
看着这样的侄子们,李三娘对着李母挤眉弄眼,嘴角浮起又强自按下,在李母耳边悄悄说道:“阿娘,侄子们怕不是闯了祸,怕你责骂呢。”
“多大的人儿了,自己都当了几年阿娘了,还和你侄子们作怪。”李母面对李三娘的悄悄话,伸出食指装模作样的点了一下李三娘的额头。
李三娘为了让李母点的到,还作势低了低头。
过了半晌儿,四小只已换下上月端午节做的书生袍,穿着方便行动的短褐出来,大的三个自去后院,团结协作汲水把厨房的两个大水缸装满。
小的小四郎因身量还没长起来,挑不动盛满的水桶,只好在一旁带着露珠儿给兄弟们拍手叫好鼓劲儿。
按理说李家开有坐堂医馆,长子还是金吾卫,断不该家里无一仆人,至少也该有一两个小丫头的。
其实,就看当年李三娘出嫁,家里能陪嫁起城外二十亩地来说,怎么也不该是这种情况的。
原因就在四小只身上了。
武帝登位后,重视农桑,重启民智,鼓励百姓送子读书习字。
四小只读书的青莲书院只收最基础的束脩,可养四个不事生产的读书人真的不是一笔小的开支。
比如穿的书生袍,得专门做,还得换季就得做新的,毕竟就现在的纺织印染技术,总不能让读了书的孩子们穿着打补丁、掉色的衣裳和同窗交往吧。
中午那顿要在书院吃,虽说有官府补贴,但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别说读书习字的笔墨纸砚的开支了。
武帝这位穿越人士估计穿越前也是某些部门的,只点亮了武力和行军打仗的本事,民生治理好像没那么精通的样子。
因为李三娘及笄前一年,正好在长安举行了类似现代阅兵庆典的仪式,还请了四周接壤的小国前来观礼,是有震慑宵小的意思。
当日午正还听到了沉重的爆炸声,听说是在城外皇家猎场放了几炮,实验新式炮弹的功效,也是给来观礼的小国使者看的。
这位圣人最会玩的是,当日还在朱雀门口加了高台,砍了一批囚犯,说是值得庆贺的日子需要些热血助兴。
当时李三娘磨了李父甚久,既没看成阅兵式也没看成集体砍头。
倒是医馆当晚来了很多买安神汤的人,半夜还有人敲开前堂的门板买药。
所以,羽毛笔是没有的,铅笔更没有,倒是二兄下乡收药草的时候会携带炭笔,方便记录乡民卖的药草,好结算铜板。
更别说四小只里的大郎孙虎现下是唯一确定有习武天分的男丁,有打算未来走行伍的意思,那更要打熬好身子骨儿。
李家一旬就要吃一次肉食,大头都进了四小只肚子里,除了最小的小四郎,其他三只还半月就要泡一次草药汤。
这些都是开支。
四小只挑满两缸水没一会儿,李父和李二兄正好送完两个小伙计,上完门板回到正堂。
李父看了看天,对大郎说:“先不等你阿耶了,摆饭。天儿逐渐热了起来,把桌子摆在院子里吧,还能有点儿风,凉爽些。”
李家这十来口吃完饭,正每人一碗绿豆汤在院子里乘凉呢,李家大兄终于归家了。
大郎和二郎,赶紧一个给其父舀水洗头脸,一个递巾子擦水珠的,好不殷勤。
剩下三郎、四郎、小露珠儿,也排排站,对着他们伯父见礼。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