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猝死(2/2)
写作论和策时,为了阐述观点,你可以引经据典,也可以凭空杜撰,只要文章好,贡举官一般不会因为你用了一个他都不知道的典故而黜落你。
又拿苏大文豪来说,他参加省试时所作那篇流传后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里有“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的语句。
当时主考官是文坛扛把子欧阳修,对此文非常欣赏,但却不知道上述典故的出处。后来问作者,得到的回答是,何必非得有出处?欧阳修不但不怪,反而觉得这厮有想法。
要放在明清,苏轼这样的得叫狂生,管你才高八斗,考官直接不取。
天黑前,论文也完成了。吃过晚饭,照例构思明天的三道策,到夜深时,隔壁那位仁兄的鼾声传来,提醒李昂该睡觉了。
次日,最后一场。
李昂早上起来总觉得若有所失,心头空落落的却又说不上来到底少了什么。一如前日洗漱、吃饭、出恭毕,便开始作题。
第一道策刚写个开头,就看到一名外帘官从号舍前经过,停在隔壁喊道:“哎,应举人,起来起来!天亮了!”许是那位睡得太沉,又唤了几声,却仍旧没有反应。
正疑惑时,又见几名巡廊士兵快步过去,窸窸窣窣的说了什么也听不清。没一阵,那位转运判官居然也出现了。
李昂知道,十有八九是出事了。
“确定死了?“
“回官人,死透了,手脚都僵了。”
“罢了,抬出去,莫惊动旁人,等晡后开院再计较。”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便当听到这几句话时,李昂仍旧不免震惊。难怪早上起来觉得少了什么,没想到……
就在此时,几名士兵抬着那位不幸的仁兄经过,他只瞄了一眼就不忍再看,心里头祈祷着亡灵能够安息。
但想想都不太可能,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取解赴省,却倒在了最后一场。逝者已矣,可家里定然还有父母甚至妻儿在翘首以盼。人生之不幸,莫过于此……
贡院里并没有因此事出现什么异常,巡廊士兵仍旧虎视眈眈,监试的外帘官依然负手信步,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暗叹一声,李昂收起繁杂的思绪,想继续答题。可脑海里总是浮出方才那一眼所看到的脸,以至心神不宁。
过了许久,他才调整好情绪,字斟句酌地书写第一道策。刚刚有了定稿,院里就已经有士兵在送午饭了,因今天下午晡后,也就是申时结束就得纳卷出院,他哪里顾得上吃饭,甚至连草稿也没工夫打,有了腹稿以后直接默写在试卷上。
终于,申时末刻,鼓声响起。
这意味着大宋建炎二年戊申科淮西类省试答卷结束。
外帘官们高声呼喝着应举人停笔交卷,巡廊士兵也拿着锣狂敲,贡院里一时鸡飞狗跳,让你想拖一阵也无法安心。
李昂咬着牙,额头上青筋直冒,不顾钟声、锣声、喝斥声,坚持写完最后一笔,又吹干墨迹,这才在士兵的怒视下起身出号舍,投中门外去交卷。
一路上,只见同考的举子们有人昂首挺胸,志得气满,有人低头耷眉,唉声叹气,但无一例外全都是蓬头垢面,跟坐了大牢似的。
贡院中门外,挎刀的士兵守卫着一个柜子,应举人交卷以后就放在里头,锁厅试的卷子另放一层。一旦收完卷,立即上锁,抬着就奔弥封所去封卷打号。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