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阳之战(上)(1/2)
南阳对大汉,尤其是世祖光武帝重建之后的大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郡。这里是世祖皇帝的家乡,是龙兴之所,被称为帝乡;这里是大汉人口最多的一个郡,最多时足有240万人,这还不算各豪门、士族隐匿起来的人口;这里有大量的可耕种天地,成熟的冶铁工艺和一定数量的工业人口。
从初平三年开始,张绣就屯驻在宛城,从实际上掌控了南阳。
归降曹操后,张绣继续驻扎在宛城。曹操曾想调张绣参加官渡之战,但因为刘表突然派兵大举北上,只能继续将张绣留在南阳抵御刘表。
在官渡战败后,曹操和张绣的关系变得颇为微妙。
一方面曹操扣押了张绣的独子张泉,让张泉进入虎豹骑,又封给张绣高官厚禄,基本保证了张绣对朝廷的忠诚。
但另一方面,张绣的这种忠诚并不是对曹操的忠诚。
张绣只是名义上降服于汉帝刘协,和汉中王曹操并不是从属关系,虽然现在是汉中王辅政,但汉臣和汉中臣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再加上张绣一直不愿入雒阳拜见刘协,曹操势力对张绣的感官一直停留在藩属的层面上。
在新政推行期间朝廷也在南阳推动了诸如普及基础教育、兴修水利、推广新式农具等改革。但改革中涉及最关键点的军事改革和官制改革基本上都没有施行,纵贯司隶、凉州大修基建工作也没有展开,只修了一条从武关到宛城的次级大道。
当然,雒阳朝廷也提供给张绣很多的帮助,提供武器钱粮,守城器械,甚至连手榴弹和迫击炮都提供了一批,还帮助张绣专门训练了一批士兵。
但一直以来南阳还是如同一个国中之国,在很多方面和雒阳朝廷格格不入,一些在雒阳混不下去又不愿投奔袁绍的士族也来到南阳定居,这些人的存在更使得张绣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和雒阳朝廷有太多瓜葛。
幸好后来国安司以煽动叛乱的名义抓捕了这些士族,但已经产生的裂痕是不容易弥合的。
南阳就这样别扭的以名义上归属曹操阵营的方式存在下来。这里对司隶太重要了,正守着雒阳的南大门,所以就算别扭,雒阳也得哄着它。
张绣也知道自己的作用就是帮助曹操抵御袁绍,再加上袁绍很配合的每年都会派兵去侵袭南阳,这就让张绣更加的愿意站在雒阳朝廷的一边。他经营南阳十几年,熟悉这里的地理,又有几万老兵傍身,自负守住南阳不是问题。
且袁绍每次派兵进攻南阳都是偏师,兵力最多的一次还是建安六年冬天,袁军大将韩/猛带兵五万,连同李通的豫州兵三万,合兵八万进攻南阳。之后数年,袁军虽每年出兵南阳,但数量最多一次不过出兵三万。
张绣还总结出一套经验。袁军每次出击一定会先取舞阴,再试图攻取舞阴周边县,进而包围宛城。
而张绣只要分兵阻断袁军,不让袁军的合围之策成功,拖上几个月袁军自然就会退兵。
甚至连出兵的时间,袁绍军几乎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每次都是十月出征,次年二月返回。
因而当袁绍军突然在夏天发兵并攻占了舞阴、堵阳两县的时候,张绣的第一反应这是袁绍军的佯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止张绣,南阳军上下都是这么认为。
副将雷叙就道:“将军,往年袁军都是冬日出兵,春天返回。这次盛夏就贸然发起进攻,定是佯攻,说不定是哪路偏师为了争功故意踏入我军地界。我们何不主动出击,挫败敌军锐气。”
张绣是老行伍,知道遇到这种敌情不明的情况不能出击。但他自从在宛城抗击袁军,六年来未尝一败,每次都能顺利击退袁军,久而久之便生出一股傲气,觉得袁军不过如此。
现在袁绍敢在夏日就进攻南阳,张绣觉得应该给袁军一些颜色看看。
不过张绣虽决定出兵,但还是比较谨慎的派出了探哨。
探哨回报,袁军数量在一万人上下,分兵驻守两座县城,看旗帜应该是袁绍的魏国前将军韩/猛的部下。
才一万?
张绣瞬间做出决定,出击!定要这些袁军看看他麾下铁骑的威力。
打定主意,张绣留雷叙守卫宛城,亲带大军三万奔东北方向而去,打算先击败占据堵阳的袁军。
行军不过两日,张绣带军来博望坡前。此地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建安十年,袁军南下进攻南阳,张绣就曾在此依靠地形优势狙击袁军。
这里本应是张绣的福地,但不知为何,张绣突然生出一股不想继续前进的冲动。
另一名副将张先见张绣停下脚步,询问道:“将军,为何不走了?”
张绣将心中疑惑道出:“我突然感觉前方有极大的危险,不如我们撤军吧。”
张先从未见过张绣这幅模样,奇道:“将军威名勇冠天下,如何会害怕并未发生之事。再说前方博望坡虽然是一处险地,但就在宛城眼皮子底下,我们一年至少要走上十几次博望坡,如何这次就觉得危险?”
张绣眉头紧锁:“我师曾经说过,武人的直觉最为准确。我现在一想到继续前进,皮肤上仿佛有针刺一般的感觉,头皮更是发麻,定是前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张先无奈,他不过是个副将,张绣才是真正的将军。再说张绣对这只军队的掌控力极高,向来说一不二,对他们这些副将的态度也说不上多好,不高兴了就破口大骂,几个月前还没有理由便将雷叙绑在树上抽了一顿。
其他几名副将也都曾遭受过张绣的处罚。若不是张先和张绣有点远方的血缘关系,说不定也早就挨打了。
“既如此就全听将军的,咱们返回宛城,反正这点袁军也掀不起什么水花。”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