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从小城市到大城市(1/2)
1999年的春天如约而至。
来城发生了很多大事,最大的一件莫过于在两年前撤市划区,并入了港城市,变成了大城市的一个区。马路修得笔直开阔,一条快速路贯通南北,从东海街道到港城市中心,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就到了。
发生了如此的剧变,谢宏轩说不上哪里好,哪里不好,活了大半辈子了,突然变成了“大城市”的人,这让他有些无所适从。要问还有什么不好的,就是这几年大兴土木工程,建了不少公园,把路边的杂草杂树给修理干净了,他不能像以前那样,一边遛弯,一边捡柴火了。所以,谢家的土灶基本上不用了,基本完全依赖液化气了。
同样是在香港回归那一年,来城规划了好几项民生工程,儒林街绝大多数住户家里都修了厕所,一半人家家里安装了暖气片。在那段时间里,各种机械车在马路上轰鸣作响,住家里则是各种电钻和大锤的声音,尽管非常吵闹,但大家都在吵闹中不断升级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这一次,谢家每个成年人都出钱出力,第一批装上了暖气片,告别了用土炕取暖的方式。整个冬天暖意融融,非常惬意。老人都是念旧的,谢宏轩时常怀念土炕的好。但是,当老伴问他愿不愿意换回土炕时,他摇头说道:“我又不傻,哪样舒服,我能不知道吗?”
日子确实是越来越舒服了。出门就是一条气派的交通要道,家里则用上了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一点点的循序渐进,都汇集成了耀眼的“日新月异”,不知不觉间,来城越来越有城市的样子了,
谢冲赶上了好时候。在并入港城之后,东海中学的前缀加上了“港城市”,谢冲可以跨区报考高中。恰好东海初级中学分配到了几个可以考港城二中的指标生。说是几个,其实只有两个。而这两个名额,几乎毫无悬念地落在了谢冲和汪浩川的头上。
在1998年的夏天,谢冲收到了港城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和汪浩川一起,以微弱的优势进入了实验班。进入省重点的实验班,几乎意味着“211”稳了,谢庆收高兴得合不拢嘴,在路口放了好几挂鞭炮。
为了招揽人才,来城一中开出了很好的条件。只要谢冲愿意在来城一中上学,那学杂费住宿费全免,还可以拿奖学金。而港城二中人才济济,谢冲还没有优秀到让二中减免学费的地步。
但是谢庆收非常坚决地让儿子去二中读书。他一再跟儿子强调,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家里完全负担得起。他要做的,就是一门心思读书,不要有任何金钱方面的顾虑。
汪浩川的父母就没有这样的见识了。儿子考得不错,汪玉春也骄傲,但他还是守着自己的钱袋子,舍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按照他的说法,女儿在来城一中考上了北大,那儿子也能行,没必要一定要去大城市上学。
但是汪靖怡非常果断地做出决定,她坚持让弟弟去港城二中读书。她每年都拿高额奖学金,还做着各种兼职,完全负担得起弟弟的生活费。虽然去大城市生活压力会很大,但是得到的机会却多得多。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