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遇刺(1/2)
在杭州待了一个多月,两人便离开了,随即去了江南别的地方。
有杭州这个开头,众多商户瞧见了里面的甜头,有些心思活泛的,隐约能够看到朝廷似乎有意要改革,也明白,大势所趋。
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过得顺遂,这句话他们或许没听过,但是意思确实明白的。
戈柔和胤禛此行推行土地改革,格外顺利。
不说别的地方,光是江南,已经有超过六成的土地回归百姓手中。
有江南做领头人,京城有康熙坐镇,朝中有聪明人,立马明白康熙的意图,再加上良种的出现,必然会让粮市变革,未来田产必然会越来越没赚头。
朝堂上,不少官员都开始纷纷抛售手中的田产。
康熙亲眼看到这个效果,不得不的感叹戈柔的聪明才智。
确实比他想象的要好一些。
康熙三十八年,大清各地,经过统计,已经有超过五成的田产回到百姓手中,与此同时,良种几乎开始落实到大清各个地方,虽说还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但是已经很好了。
可能是顺势而为,良种有了,在肥料的作用下,良田也有了,大清各地风调雨顺。
可以说,如今的大清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
各地颂扬康熙的折子纷纷到康熙的桌案上,康熙在各地的探子也都看到了百姓真心实意的称赞。
可以说,康熙在位期间,让大多数底层百姓有田可中,有饭可吃,如今在大清各地又新兴了纺织工厂,便宜的布料随处可见,也让底层百姓穿得起衣裳。
底层百姓大多数没读过书,清军入关满汉之间的仇恨已经过了几辈,如今大清统治下普通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康熙就是好皇帝。
这样的认知让康熙也有些感慨。
如今的大清,不比后世人口兴盛,古代医疗水平有限,百姓平均寿命短,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
五成的田产落实到底层百姓手中,也足够了,当然了,田产一事仍有改进空间,只不过暂时可以不用着急了。
土地改革,改变了普通百姓的温饱生存问题,各地兴建的纺织工厂也给了不少女性出来工作赚钱的机会。
家里有粮,手中也有多余的银子,一时间,清朝各地的经济都开始有了改变,不少商人们都发现,田产落实到百姓手中,他们的生意反而更好。
百姓手里的地越多,当地商人赚的越多。
如此良性循环,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比起从前田产在少数人手中,如今田产回到底层百姓手中,康熙俨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税几乎比往年多了三到四倍。
这其中有粮食增产的原因,但是更多是因为,田产到普通百姓手中手,感谢田产都能正常交税了。
要知道,以前好些田产都挂在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如今却不一样,响应康熙的号召,只要想在仕途上再更近一步,没人敢再钻空子。
以前大多数读书人敢这么做,那时候粮食贵,如今却是划不来,少交那点税,却让自己仕途不顺,划不来划不来。
与此同时,康熙也没瞒着良种和肥料的来源,天下百姓在感谢康熙这个帝王的同时,也把戈柔一道给感谢了。
给他们找来了良种和肥料,又把田产以低价卖给他们,这是底层百姓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时间,戈柔美名传天下,这还是康熙允许的情况。
在外一年多,戈柔和胤禛做成了许多事,也该回京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