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当归曲散说蒲元(2/2)
夏侯霸道:“是的,我是皇亲可以经常入宫面圣,我也认为这不是小问题。”
郤正道:“但是陛下非灵帝,应该不会让黄皓、陈祗等辈过分得逞,大将军认为呢?”
姜维止住道:“别大将军大将军的叫了,你再叫我大将军我就要叫你先生了,别太见外,就叫我伯约吧。”
三人皆笑,郤正道:“那好,伯约,圣上的事,我等三人看来皆没办法,今日既然汇聚一堂,不如聊聊文学。”
姜维道:“可以啊,具体想聊点什么。”
郤正道:“我听说你有两篇作品,《蒲元传》与《蒲元别传》,能否欣赏。”
夏侯霸道:“都说姜伯约文武双全,而常年在外征战,我等只知勇武,还未欣赏伯约之文采,正如令先所言,拿出来让我欣赏欣赏吧。”
见二人兴致颇高,姜维便邀其进入书房。
姜维拿出书卷,打开便是《蒲元传》。
《蒲元传》:君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内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刀。今屈耳环者,乃是其遗范。
通俗意思:蒲元生性多奇思妙想。在斜谷时为诸葛亮铸造三千把军刀。刀打好之后,他说汉中地区之水是软水,不适合用来淬火(制造的流程之一),蜀江的水很爽烈,是金属的精气所聚,天赐于成都郊外,于是派人到成都去取江水。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说这里面掺了涪江水,不适合淬刀用。取水的人坚称没有掺其他的水,蒲元便拿刀在水里比划了一下,说这里面掺了八升涪江水。取水的人听了之后,叩头说,走到涪江边时,水翻了,洒掉一些。所以就地加了八升涪江水进去。用竹筒装满铁珠封好,举铸成的刀砍它,手挥下去就像没砍到东西一样,因此(蒲元刀)被称为神刀。现在的屈耳环刀,就是它流传下来的样式。
夏侯霸看后,道:“精彩啊!我国的军刀之所以锋利无比,削铁如泥,砍甲如衣,就是因为有好铁,好水,好工艺啊。”
郤正道:“文章非常直白,又十分生动,我看是当代最好的文学作品。”
姜维道:“后来,我和这位丞相府西曹掾(蒲元官职)深入了解后,为完善他的事迹又修改作《蒲元别传》一篇,二位可以再阅。”姜维道后便把另一卷也拿出来。
《蒲元别传》: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鼻类之事出若神,不尝见锻功,忽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异常法。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之。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杂襍?”取水者方叩首伏,云实于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于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内铁珠满其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剃生刍,故称绝当世,因曰神刀。今之屈耳环者,是其遗范也。蒲元造木牛流马,今人皆谓武侯所创。蒲元为诸葛公西曹掾。孔明欲北伐,患粮运难致。元牒与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兼摄两环,人行六尺,马行五步,人载一岁之粮也。”
通俗意思:蒲元生性多奇思妙想,都是天然而成,在推陈出新,了解事物变化规律这方面有如神助。平日里未曾见过他做锻造金属一类的事,有一次忽在斜谷为诸葛亮的部队铸造三千把军刀。他熔化金属打造兵器,用的技巧和一般方法不同。刀打好之后,他说汉水的水是软水,不适合用来淬火,蜀江的水很爽烈,是金属的精气所聚,天赐于成都郊外,于是派人到成都去取江水。有一个人回来呈上水,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说这里面掺了涪江水,不适合淬刀用。取水的人坚持辩称没有掺其他的水,蒲元便拿刀在水里划了一下,说:“掺了八升涪江水,怎么说没有掺?”取水的人这才叩头服罪,说确实在涪江渡口倒翻了一些水,十分害怕受罚,所以就地加了八升涪江水进去。当时大家无不惊叹佩服,称其技巧达到神妙的境界。刀铸造完成后,用竹筒装满铁珠封好,举铸成的刀砍它,手挥下去就像没有砍到东西一样,仿佛是在铡草。因此(蒲元刀)在当时被称作一绝,号为神刀。现在的屈耳环刀,就是它流传下来的样式。蒲元制造木牛流马,现在的人却都说它是诸葛武侯所发明的。蒲元做了诸葛亮的西曹掾。诸葛亮想要北伐,担忧粮草运输困难。蒲元写信给诸葛亮说:“我和一些人琢磨着制作出了一头木牛,它带有两个环,人走六尺路,木牛(流马)可以走五步,每人能运送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郤正读后赞道:“作为一名工匠,不仅仅能做好刀,还能做运粮工具,蒲元真乃奇才,别传是更妙的文章!”
夏侯霸道:“我国工匠不少,但能留下姓名,传颂后世的,第一个就是蒲元。阅读此篇,我感叹其文功力深厚,写法天然,全赖伯约之文采飞扬啊。”
姜维笑道:“二位过奖了。我觉得杰出的人才配得上优秀的文章。虽然蒲元已经不在了,但他为我等将士打造的兵器、工具,及传下来的打造手法,三十年后依然发挥巨大作用,这足以证明他是杰出的人。”
夏侯霸、郤正频频点头。夏侯霸打趣道:“若今后不打仗了,伯约完全可以作文学家,不亚当年司马相如、杨雄啊!”
郤正道:“我赞同仲权的说法。”三人即又笑了。
这时,姜儿跑了过来,姜维便让他对夏侯霸、郤正行礼。
夏侯霸道:“伯约啊,晚婚害人啊,孩子还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上战场啊。”
姜维有些不好意思,道:“是啊,只怪自己忙于北伐,耽误了家庭。这孩子想上战场,我倒是想给他先介绍个先生教其读书。今天二人前来,我终于找到人选了。”
夏侯霸与郤正对视疑惑。
姜维对姜儿道:“儿啊,这位是郤先生,他精读典籍,文辞灿烂,你今天要拜他为先生。”
姜儿听后迟钝,姜维再催促,姜儿便走到郤正面前,道:“学生拜见先生。”
郤正面容喜悦,将他扶起,道:“你是真心拜我为师吗?”
姜儿点了点头,道:“嗯,还望先生收下学生。”
郤正道:“好,既然你真心拜师,又是伯约相邀,那我就收下你这个学生。明日你来学堂找我,我教你读《孝经》。”
姜儿再拜道:“谢先生。”
等姜儿离开,夏侯霸道:“阅读了伯约的文章,我三人来研究丞相的作品如何,比如草庐之对。”
郤正道:“好啊,这是非常好的主题啊。”
见二人心情持续高涨,姜维道:“好吧,就研究这个。”
于是姜维、夏侯霸、郤正一直研究文学,研究了一整天。
难得姜维在家弹曲思故,接友赏文,获得片刻安宁。然而这样的生活又能维持多久,在成都的姜维又将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请看下一章:杨戏结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