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后汉系列之三分归晋2(1/2)
9.6.3三国归晋
这一回说到,降石头一统江山,留青史二王争功。
唐刘禹锡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王濬一直在作灭吴准备,装备的都是当时最大最先进的楼船,(在战争中的优势,相当于现在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顺江而下,威势不可挡。“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东吴虽以水军出名,竞不敢战。刘禹锡诗下一句是: “千寻铁锁沉江底”。说得是,吴主孙皓居然听从小人之言,铁锁横江,以为能挡住倾江而来的楼船。从来没有听过,被动防御是能防出好结果的,无非拖延时日而已。(沉船堵航道的常凯申,说你呐。)反而成就了王濬的秀,王濬以火烧断铁链,在士气上反而大出风头。因此从西到东一刀捅穿,直逼建业,在牛渚大破吴军,牛渚即采石也,自古破金陵者,采石为必攻之所。虞允文大战采石,常遇春也大战采石。。。(即在现在的马鞍山市,余尝游历,市中心雨山湖,江边马钢,江中江心洲,对岸和县、乌江,已经看不出古战场的风采了。。。另吐槽一句,名字叫什么屁“马鞍山”,叫“采石”不好吗?叫“当涂”也透着文化气息啊。可见我们曾经历过一个反文化的时期。)奉命率舟师万人阻击的吴游击将军张象见王濬水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望旗而降。
当时吴军主力已被领兵从横江出击的王浑所部攻破,丞相张悌也被杀。王浑已克江北,与建业隔江相望,名义上王濬又该归王浑节制,当时灭吴已成定局,王浑总以为王濬远来,总该来拜望自己这个名义上的领导,一起商量入城事宜。没想到王濬看到了石头城,多年的夙愿就在眼前,哪里还想得起对岸的那个总指挥,所以直接挥军破石头,吴主孙皓大惊,面缚舆梓。(你接受我投降我就投降,你不接受我投降,我就死给你看!)王濬焚梓受降。明日,王浑兵始济江,气得不行,这摆明了不上道哇,你王濬神马东西!
眼睁睁看着泼天大功旁落,王浑既怒且耻,上表朝廷,状告王濬违诏,不听调遣。王浑儿子骠骑将军王济尚常山公主,门第远高于王濬。管诏狱的官员已准备用槛车把王濬押回京师处理。不过,晋武帝司马炎不许,只是下诏责备王濬:“不从浑命,甚失大义,如果都这样恃功肆意,朕将何以号令天下?”王濬上书自辩,说:“前奉诏‘自镇东大将军伷及浑、濬、彬等’皆受太尉贾充节度,没有让臣另受王浑节度之文。臣前被诏,直造秣陵,以十五日至三山。浑屯北岸,遗书邀臣。臣因水军风发,不遑回船,及以日中至秣陵,暮乃得。浑所下当受节度之符,欲令明日还围石头。又索诸军人名定见,臣以为皓已来降,无缘空围石头。又兵人定见,亦非当今之急,不可承用,非敢忽略明制也。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若顾嫌避咎,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我看到的是满满的自矜。另,苟。。。句又出现了。)
王浑又把扬州刺史周浚的信上呈司马炎,说王濬的部下掠得孙皓宝物,火烧孙皓宫殿。王濬再次上表声辩,说前在三山得周浚书云“皓散宝货以赐将士,府库略虚。而今复言金银箧笥,动有万计”,自相矛盾。他还反告王浑部只歼灭吴军二千人,却谎报数以万计。王濬回到京师洛阳,有司劾奏他违诏不受王浑节度,应坐大不敬罪,交付廷尉。司马炎再次下诏说情,称诏书“所下不至”,不能与“不受诏”同样责罚,不能因一点小过失,就抹杀他的征伐之劳。
司马炎增加京陵侯王浑封邑八千户,进爵为公;拜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封襄阳县侯。(这个算是摆平的姿态。给个枣儿,别报怨了,)但王濬认为自己建有大功,却被王浑父子压抑,并且屡遭弹劾,心中非常不平。每次进见,一谈起攻伐之劳和所受委屈,就不胜怨愤,常说话过激。司马炎都宽宥不究。益州护军范通曾劝王濬:“卿功则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尽善也”,如能居功不言,“浑能无愧乎!”唐玄宗说王濬“居美未尽善,矜功徒自伤”即源于此。王濬解释说自己是怕重蹈灭蜀名将邓艾的下场,才不得不表功。(可见邓艾的下场已经成为标准案例啦。不过我私下认为,王濬这么折腾,才是取祸之道。他能得享天年,纯粹是小概率事件。)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