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竹简污损(1/2)
“张婆婆,东西给您修好了。”
缮典阁内,洛书将一本极为陈旧的字典交给面前的老奶奶。
老奶奶带上镜片厚实的老花镜,一页一页翻开字典,激动得手臂不由颤抖。
“太感谢了,太感谢你了,小洛师傅这水平真的没话说!”
“别讲得这么夸张,我的本分工作而已。”
通常情况下,洛书能收到的委托大多如此,修复些普普通通的书籍,其中蕴含着顾客自身的情感价值。
眼前这位老奶奶拿来的旧词典是她的定情信物。
几十年前丈夫追求她时,两人只是落后小乡村的老师,一本崭新的字典足够贵重。
岁月如梭,相扶到老的恋人一方逝去,另一方始觉收纳在铁盒中的字典不仅有虫蛀,还有好些页面因为发霉粘连。
于是送到缮典阁进行修复,支付费用300b。
经过须弥书楼法门修行,洛书处理起旧书来得心应手,这些难度较低的普通物品甚至用不上法宝级别的工具。
饶是修复书籍的技术水平提升,依旧没法靠这东西吃饭,一两个月才有少许客人,收费差不多就这水平。
“小洛呀。”
走出门外没多远,张婆婆又折了回来,“你能修复竹简吗?”
“竹简?!”
现在除了一些仿古的场景道具或者工艺品,极少有用到竹简的场合,讲到这东西怕是得追溯几千年历史。
在古人还用不上纸张、帛书普通人用不起的时代,文字承载方式就是竹简,再往前得追溯到甲骨文和壁画了。
“张婆婆,真要有此类古董,可以考虑送博物馆,那边有专家帮着修复。”
要说洛书现在的手法,清除清除污损竹简没问题。
如果是破损的竹简,几乎没法填补,不存在普通书籍那样拿个修复纸补漏洞。
合适的做法顶多是用机器制造出材料差不多的竹浆纸浆,加入胶质流进破裂区域,凝固出竹简原有的样子。
可这样会影响年代鉴定和其他考古方面的研究,古籍不接笔也是出于此等考虑。
“哎哟,小洛师傅,哪有你想的那么夸张呀。”
张婆婆介绍的竹简并非真是人类早期文书制品,也是近代一个家族的纪念品。
先前说到过张婆婆是个语文老师,起初在乡村教书,后来调到南淮市,教授的学生大多是本地人,有几位至今联系密切。
其中就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学生出身书香门第。
祖上传下的规矩,每十年全家人便会回到老宅祈福,并将吉祥话语写在竹简上,门帘似的一串串挂起。
“这么多代人了,早先的竹简在祠堂放得年岁太久,有些烟熏火燎或者霉变的痕迹,希望请人帮着修缮清理。”
除非名门望族,自家具有纪念意义的事物一般不会送到博物馆之类的专业机构去修缮,多是请修书匠或清洁公司。
“他们家在南淮市打听一圈,没听说哪儿还有修书的行当。”
“呃…可以理解。”
缮典阁就是非常鲜明的例子,若非自家店面、自家房子不用交房租,否则光靠修书收入,洛书得饿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