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宋学士,他就是你说的大才(1/2)
第59章 宋学士,他就是你说的大才
第五十九章宋学士,他就是你说的大才
朱元璋最终还是怀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吴王府。
因为直到天色见黑,他也未曾摸到朱极的衣角。
但他并没有因为今日没有捞起最后一条鞋底子教育的漏网之鱼而感到失望。
回想方才父子俩追打得累了,朱极和他相隔数十步坐倒在地是上气不接下气说出的那些话,朱元璋就觉得这条漏网之鱼还可以继续逍遥法外一段时间。
有了父子间这番亲密的交流,回到皇宫的朱元璋不再囿于灾情告急的折子,简单地批复了几册题本,迈着轻快的步伐,朱元璋走到了坤宁宫。
耕田的牛今天准备休息,而且,他也有足够开心的事情要跟马皇后说。
当微曦的天空还闪烁着星辰的时候,数道有节奏的鞭声响彻皇宫时,朱元璋精神抖擞地来到奉天殿中。
朝臣叩拜,各部循例陈奏后,胡惟庸轻咳一声,出班准备就赈灾一事,再次征询皇帝的意见。
昨日回到中枢便遣书吏将朱元璋的意思以照会的形式通知了户部,而方才颜希哲这位户部尚书也说赈灾的故牒都已随户部勘灾的官员加急送往受灾各州县。
但受灾面积这么大,除了地方布政使司进行赈灾的实际操作,朝廷也需要派出人手抚慰百姓,查察吏治。
这件事情本来应该等到户部派出去勘灾的官员回来之后再行定夺,但此次情况实在有些严峻,开仓放粮的同时,监察官员也必须到位才行。
“陛下,既然户部故牒已经下发,是否今日便商定几个抚慰使前往各州督促地方?”
其实朱元璋也没想到,胡惟庸和户部的动作会这么快。
对这几个人的效率点头表示赞许的同时,朱元璋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胡惟庸的询问。
“讨论这个之前,咱倒是有件事情让尔等商讨。”
“此番受灾各地,交通不便,水利不兴,城池破旧,文风凋敝。咱欲借此蝗灾,以工代赈,兴修水利道路城池学堂,并广募文士前往行教化之功,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以工代赈,对站在班列左边的这些文臣并不算什么新鲜玩意。
其举措最早在《晏子春秋》中便有记载,北宋更是被广泛应用在各地灾荒当中。然其虽然效用显著,却终究有很大的局限和弊端。
很多人并非没想过使用这种方式赈灾,但考虑到此次蝗灾波及州县过于广阔,如果没有更为周密的计划和布置,朱元璋所说的手段,非但不能安抚民生,反而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影响。
班列中宋濂首先站出来说道:
“陛下,以工代赈固然好,但弊病甚多,且我朝尚无前例可循,地方官吏难免忙中出错。若无完善的条陈,只怕此策尚不可行。”
以工代赈的想法非常精彩,但要将四个字扩充为一整套能够完美实施的策略,其中需要填补的空白还很多。
朱元璋当然知道宋濂想要知道的是什么。
接下来朱元璋便详细讲述了以工代赈期间如何照顾贫弱老幼,如何防止贪污腐败,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如何让百姓在完工后还能维持生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