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占城稻(1/2)
而实际上李泰这天倒没在工程上班,因为自己的工程队伍虽然做不到做五休二,但做五休一还是能做到的。
当然大唐没有周的概念,不过一般上会做五休一或者一旬修一,但这也没有真正用法律规章制度定下来。
主要的休息时间,还是在各种的节日上,像是什么春节、冬至、清明,皇帝生诞,老子生诞什么的都有可能。
甚至哪天皇帝心情好了,国家发生了什么好事,也会宣布全国休沐三天,所以真说起来唐朝的假期还是挺多的。
这比明朝的基层官员可是要幸福多了,明朝就三个假期:春节、冬至和朱元章生日……
李泰自然比较鼓励休息,或者说,只有休息了,他们手中赚到的钱才有机会流通起来。
否则,钱都在他们手中拿着,自己的经济体系怎么流动。
他们整天在工地上九九六,吃着工地的馒头,睡着工地的房屋,努力做着各种节约下小钱钱准备回去买地买房,对李泰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财富太多汇聚到土地上,迟早会出现土地兼并这种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
倒也不需要弄出超前消费,只要一般性质的消费也就够了。
不过,上辈子李泰一直眼睁睁的看着房价不断的攀升,一直攀升到一个自己可能要不吃不喝工作三十年才能买房的地步,很大原因也许就是为了彻底绝了中下层百姓买房的愿望。
让他们放弃掉存钱这个优秀习惯,把钱尽可能的拿出来消费,促进经济流通。
毕竟,当人生只要不买房之后烦恼至少会少一半,生活会过得很舒服。
尤其那些低于纳税基准的人,他们虽然手上财富不多,但就整体来看基数却不少。
让他们把钱拿出来消费,盘活整个金融体系有着绝佳用处。
同时房子这东西还能够拴住中产的未来,接下来三十年乖乖干活不要闹事。
更利用房子,吸引富豪的投资,毕竟指望富豪消费是不现实的。
因为过少的基数注定他们就算使劲花钱,也根本花费不了多少钱,甚至也许一年的花费,还没他一晚上躺在家里睡一觉,自然增长的财富多。
而通过了房子,吸引了上层的投资,套牢了中层的未来,以及解放了底层的消费,盘活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从地方到国家全部都受到了好处,可谓妙手。
只不过,这样的妙手用得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到底也跟不上时代,变得有些臭不可闻。
最直接的原因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骚操作,让这一步棋变味了。
就本质来说,应该是上层通过投资能快速积累财富,而很大一部分的中层与下层,在这个体系之中是消费,是不会积累财富,甚至反而会葬送自己的未来,从而让贫富差距加大,引发了大量问题,。
所以,哪怕李泰现在真自己执政了,发现这招真很好用,但也只能强忍这一手。
毕竟,现在是大唐不是未来,自己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的着急追赶。
改革开放刚开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集中力量干大事,能想到且能快速来钱的办法就是土地。
同时外部环境更有强敌虎视眈眈,还好国家高张远瞩,抓紧主要矛盾,想到了用房地产来筹措资金。
虽然留有后患,但那是国家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为了盘活整个国家的经济所想出来的妙招。
但现在的大唐没必要这么激进,自己现在要是这么弄,那等几年,就有农民起义的大军来把自己吊死在万象神宫了!
所以趁着时间休息,李泰来到农业学府进行巡视。
对于李泰来说,工业什么的自己能打下多大的基础就打下多厚的基础,自己不太奢望这辈子能够彻底的完成工业化。
但农业也上,李泰倒抓得相当的紧,因为李泰非常明白,在这个时代推行工业,整合人力资源,完成全面的规划布局,这绝对是百年起步的大工程。
这不是一个蒸汽机,一个生产车间,就能搞定的,是从头到尾的一整个产业链。
别得不说,单是指头大小的螺丝钉,就只能让人一个个敲打出来,这还想什么工业化。
所以,李泰到底还是把重心放在农业上,因为吃得饱,就是封建时代的盛世。
自己所做得就是让这盛世所持续的时间能更久一点,在这整个世界的烙印能更深厚点。
「袁客师弄来的占城稻研究怎么样了?」李泰抬起头对吕才询问道。
吕才掌管整个学员体系,所以在李承乾倒台后,吕才也彻底把学员体系资源,开始向长安这边进行倾斜,而现在的高陵学府,自然也就是交给吕才重新坐镇。
「这稻谷我们在长安地区进行了试种,的确是生长周期短,不择地之肥瘠,但我们经过内部讨论后,觉得暂时没必要将其大面积推广开来!」吕才对李泰道。
「嗯?」李泰听到了吕才的话,到是不由愣了愣,开口说道,为何?
「因为占城稻,无香气,入口难吃!」吕才解释道,「当然最主要的是,百姓不合算。
魏王您主要在北方推动小麦,寻常百姓在农学社帮助下,至少填饱肚子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有闲心能够去做临时徭役赚点小钱。
所以占城稻的优点很多,但在北方想要推行开来并不容易。
而如果在南方推广的话,感觉占城稻并没有我们大唐本地的水稻来得好食!
所以占城稻暂时只作为灾年的补种粮食,虽然入口难吃了一点,但至少真遇到灾年时,说不定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李泰听到吕才的话点点头,多少有些明白吕才的意思。
简单的说,因为自己整合了整个大唐的各种耕种技术,所以让农业生产力得到爆发。
同时农学社打通了基层,所以能够直接把各种生产的技术传授给百姓。
尤其是那些当地那些愿意供养孩子到农业学府读书的,更随着孩子的毕业,开始得到正向的反馈,从而让土地的收货开始不断的增加。
这就让北方百姓的收获开始大增,而北方人口却没跟上食物的暴增,就让百姓们对耕种占城稻这一种新形的农作物的积极性并不高。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