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发小(2/2)
汤昭一凛,一股如被雷电麻痹的感觉沿着嵴柱往上升,到了脑海中爆炸,一时竟炸的一片空白。
昭子——
多熟悉的称呼?
多陌生的称呼!
曾几何时,这是亲近的人专门称呼的小名,是他听惯了的称呼。
但后来,能这样称呼他的人一个个离开了,走的走,没的没,再没有人会这样称呼他。
现在,只有刑总和江师兄偶尔会这么称呼他,但也不是经常的。他后来认识的长辈亲友会叫他“阿昭”。这个称呼也很亲昵,但不是他第一个小名。
再之后,随着他年龄、资历、实力渐渐增长,他遇到的人再没有这样不客气的称呼了。大一点的同伴会称呼他为“小汤剑客”,和他同龄的甚至已经叫他“教喻”、“先生”。
他已经长大了。
以后他大概只有敌人嘴里的大名,和自己人口中的“尊称”了。
如今,竟又有人叫他这个小名。
而且声音还有些陌生。
是谁?
昔日的亲人和朋友吗?
他陡然回头,发现门前站着一个大脑袋年轻人,面相似陌生、似熟悉,那道横在脸上的伤疤却是从没见过。
他一时蒙住,站在那里,一点点从记忆里往外刨人。
“昭子——是我啊!”那年轻人又大叫了一声。
汤昭脑海中闪过一道光,叫道:“亮子!”
那年轻人欢呼一声跑了过来,跑到一半,却把外衣扯下来扔出去,然后再穿着短衣上前,和汤昭抱住。
汤昭叫出这声“亮子”,记忆才算彻底复苏,欣喜若狂搂住他,道:“真是你啊,亮子!”
亮子回道:“不是我是谁?昭子,你他么跑哪儿去了?什么时候回来的?五年啊,整整五年都找不到你!还以为你小子……”
其余人没想到他们两个如小孩子一样兴奋,都大为惊奇。焦峰等两人稍微安静,才道:“汤昭,这位……是……”
他根本叫不出这小子的名字,只知道他是本地分舵的,级别不高,说一声“小混混”也不为过,但据说能打敢拼会来事,已经入了本区舵主的眼,年后可能送去本庄培训。他从本庄来得着急,身边没人,随便点了几个年轻弟子,也没问过名字。
汤昭拉住那年轻人的肩膀,道:“这是我发小,滕亮。”
要说滕亮也不是他的街坊,而是隋家班的人。没错,就是隋风他们的隋家班。
汤昭在十岁头上上街遇到的隋家班,当时他贪看隋家班在街上耍的花枪、踏绳、硬气功套路,以为是了不起的真功夫,一路追过去追到他们的生意下处打算拜师,就在那里认识的滕亮。
隋家班顾名思义都姓隋,滕亮是隋大叔的外甥,隋风的表弟。
当时滕亮年纪也小,看到汤昭敬佩自己的本事大为得意,向他胡吹大气,把自己说的神功盖世、天上有地下无,还打算传他几手绝招。隋大叔却是个知道世故的老江湖,知道这是小孩子一时胡闹,汤昭是好人家读书的孩子,跟自己等人是两路人,绝不肯提收徒的话,把他送回了家。
汤昭的父亲是个敞亮人,没有特别责怪孩子,也没胡乱指责江湖班社带坏自己的儿子,反而诚恳道谢,还给隋家班拉了一棚堂会,让他们多赚了点钱。
双方一开始只有这点交情,最多说一面之缘。后来隋家班在暮城演了几个月就走了,本来应该再也不见的。
哪知过了两年,汤昭的父母亲人相继离世,偏还守着几分家产,登时陷入了群狼环伺的地步。周围无亲无友,没有一个人肯帮他。
这个时候隋家班又路过暮城,知道了汤家的变故。江湖人自有江湖人的义气,虽然当初只有一份小小的善缘,但隋家班还是尽自己的力量护住汤昭,把他收入班子,带离了暮城。这也是一段“仗义每多屠狗辈”的故事了。
那段时间汤昭随隋家班流落江湖,居无定所。班子里只有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汤昭和滕亮是男孩儿,还有一个隋云是女孩儿,三人是朝夕相处的小伙伴。
虽然汤昭和滕亮出身、性情、爱好都完全不同,但小孩子没想那么多,同甘共苦自然感情深厚。最后汤昭去合阳县寻亲,三个孩子依依不舍的泪别。
一晃,将近五年了。
汤昭心情起伏,连声道:“你怎么在这儿?过得怎么样?隋家班在暮城?大叔和大哥、阿云他们都在吗?”
滕亮挠头道:“我还好,我也不知道班子在哪儿,我已经离开隋家班好几年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