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莫逐燕(2/2)
虎父无犬子,英雄出少年,生死的考验,血和火的洗礼,此时面对瘸兄和幼弟朱高煦没得选择,只能投笔从戎暂时放下儿女之情,不去思念心中那个可爱的女孩,而置生死于度外,在战场上跃马挥刀,浴血奋战,替父分忧,共赴“靖难”。
燕军取得白沟河之战的最后胜利意义非凡,不但是战场上得以变被动为主动,还使的朱允炆此后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战斗,此战标志着燕军从战略防守转变为战略进攻。
随后燕军仅用两天就攻下沧州,守军徐凯等投降。燕军自长芦渡河,十一月初四到达山东德州。朱棣计划招降盛庸但是没有成功,于是转而南下。盛庸趁机袭击燕军后军,但燕军早有防备,遭到失败。燕军从馆陶渡河,先后到达东阿、东平,威胁山东南方,迫使盛庸率军南下。盛庸将计就计,决定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再与燕军决战,并在阵中摆了大量火枪和毒弩。
十二月二十五日,燕军到达东昌。朱棣仍然亲自率军冲锋,先冲击南军左翼,没有冲击成功;然后又冲击南军中坚,盛庸故意打开阵将朱棣诱入,然后合围,朱棣被南军重重包围。朱高煦一见急率身边数百骑兵杀入阵中拼死护卫朱棣突围,燕军大将张玉、朱能、也分别引兵来救,朱棣、朱高煦父子死战,终于和朱能会合,逃离战场。但是燕军损失惨重,数千燕军被火器所伤,张玉因断后被南军包围在阵中,最后力竭战死。
张玉,字世美,河南开封人。原为元朝枢密知院,洪武十八年降明,被太祖赐予燕王,做燕王府侍卫。曾随燕王朱棣出塞漠北,征黑松林,因作战骁勇,擅长谋划,成为朱棣的亲信,调任燕王府左护卫指挥,为燕军第一大将。
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十六日,燕军返回北平。可是燕军的队伍里再也找不到靖难第一功臣,能文能武的大将五十八岁的张玉那彪悍的身影。对朱高煦来说失去了如父如兄的张玉,是他今生难以承受的痛,张玉的战死,使朱高煦泪如泉涌。恨失张玉,也令朱棣悲伤的食不下咽,众将皆泣。
建文四年(1402)五月,燕王朱棣乘灵璧之胜,南渡淮河,避开官军重兵把守的凤阳(今属安徽)、淮安(今属江苏),进占盱眙,直取扬州、六合。五月二十二日,建文帝闻讯大惊,急派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营求和,遭到拒绝。
六月初,朱棣大军进抵高邮。此时前有长江天险,而江北渡船已悉数被焚。盛庸军牢牢把持着制河权,江北又有朝廷大军环视在侧,燕军自正月出北京以来连续作战四个月,已成疲惫之师。此时是否渡江?困难重重,朱棣心中犹疑不决。朱高煦适时率北骑来到朱棣大营增援,朱棣命都指挥吴庸集高邮、通、泰船于瓜州(今江苏仪征东),随后挥师至浦子口,朱高煦大败平燕将军盛庸诸将,迫官军都指挥佥事陈瑄率舟师降燕。初三,朱棣大军誓师渡江,击败盛庸水师于高资港(今镇江西),镇江守军及江上官军舟师皆降。燕军西向,扎营龙潭(今南京东北),并于六月十三胜利渡江,直逼京师。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是在这一战中,朱棣当着朱能、丘福、王真的面抚摸着自己这个福星一般的儿子朱高煦的脊背,动情而郑重的说了那句令朱高煦铭记在心的话:“为父老了,你兄长多病,你要努力啊!”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