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董卓主动出击(1/2)
初平元年(190)三月中旬,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始于周朝,传说周穆王射猎于圃田,将猎获的老虎豢养于此,因而得名虎牢。关隘在洛阳以东,汜水镇境内。它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袁绍他们起兵造反之后,董卓立马派遣胡珍带领5000精兵驻扎在虎牢关之上,守护洛阳城的东大门!
而此时董卓带领4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虎牢关。
驻防虎牢关的胡轸带人亲自迎接董卓!
董卓看到胡珍哈哈大笑道:“文才,袁绍他们有什么动静?”
胡珍笑道:“袁绍他们不过的一群庸才,虽然看上去人多势众,但却不敢东进一步,他们现在几万大军汇集在酸枣,每日喝酒聚会,根本没有一点打仗的样子,袁绍虽然名气大,但现在看来这不过是袁家吹捧出来的,他要是来的我们西凉,早就是被人砍死了!要不是属下这里兵力稀少,属下必定要突袭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争!”
董卓笑道:“他们名不符实才好,正好老夫一战解决他们!”
要是历史上的董卓,现在后方不稳根本不敢主动出击,但现在董卓有雷公这个外援,虽然朝廷当中关东的门阀士族和他已经反目成仇,但关西和司隶门阀因为雷公的这个威胁在,不得不投靠董卓。
甚至董卓出战前表示洛阳城粮草稀缺,大军难以出征,不如放弃洛阳城,迁都长安,以避关东联军。
听到董卓这话,杨彪他们马上联合司隶十几家门阀士族,拿出了上百万石粮食交给董卓,并向董卓表示,要是不够他们还可以继续拿出粮食,毕竟他们世代忠良,值此朝廷危机之时,正是他们报效朝廷的时候!
董卓自然是满意的点点头了,他发现雷公大法真好用,缺什么,喊两声雷公,必定会有人送东西上门了。
而这些粮食足够董卓十几万大军征战大半年时间,他甚至还叫他弟弟董雯在西凉招募2万羌骑提升战斗力,西凉那个地方,只要有粮食就可以招募到雇佣兵,而且战斗力还非常强。
以前董卓不招募是士兵,是因为他虽然有钱,但没有粮草,自己手中的十几万大军都养不活了,自然不可能再招募了,而现在有了关西司隶门阀这两根金大腿,粮食自然不是问题。
董卓手中的粮食可能养不活10万大军,但董卓相信杨彪他们手中的粮草,养活百万大军都不是问题!
虽然双方的联盟貌合神离,但有了杨彪这个盟友,董卓终于不用在担心自己老巢的问题,他可以调动出一半的军队和袁绍大战了。
要知道原本历史,董卓根本拿不出多少军队和讨董联盟战斗,甚至只能被动挨打。
而袁绍他们也没有和董卓打过几仗,他们来到酸枣之后,完全把这里当中了集会的场所,大家喝酒吟诗,好不快活,就是没有打仗。
而真正打仗的主力是袁术一方的孙坚,他接连击败了胡珍和吕布,差点打进洛阳城,这个也是董卓称赞孙坚为江东猛虎的原因,孙坚是真打痛他了。
而袁绍一方着是曹操带领他的一万新兵进攻洛阳城,最后被徐荣在荣阳打的全军覆没,连虎牢关都没有看到,就不得不逃回来。这也是董卓不服气袁绍的原因,因为袁绍根本没有展现实力,一路都在玩阴的,不是暗杀就是兵变,这怎么让董卓服气!
可以说董卓要不是内部加上粮草不足,哪怕发动一半的军事力量都可以击败讨董联军!而现在董卓就带着4万精锐来到了虎牢关!
而董卓驻扎的虎牢关没几日。他就接到了刘备击溃了孙坚的三万大军,现在真领兵前往鲁阳准备歼灭袁术本部,而驻扎在豫州的孔伷,李术也在带兵前往南阳军!
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董卓哈哈大笑道:“刘备真不愧是宗室猛虎,他一个人就牵制了袁阀一半的力量,让本相少了十万敌人,接下来的仗就好打多了!”
而后董卓把这条战报交给他的属下来看!
田仪笑道:“国相用刘备真是神来之笔了,他一个人就拖住了关东联军10万人,这样我们的压力就小的多了,只要消灭袁绍他们,天下就安稳了!”
其他董卓的将领看完之后一个个士气大振,想不到关东联盟战斗力如此差,孙坚他们可是认识的,在西凉也是一个猛人,当初敢对董卓拔刀。
那时候董卓的手下没有少找孙坚的麻烦,但不管比拳脚,还是比兵器,他们都被成为了孙坚的手下败将,这才让他们不得不放过孙坚,同时他们也承认孙坚是个狠人。
但就这样的狠人还是被刘备一战击败,他们自认为自己不会比刘备差,而其他关东联军还不如孙坚,这不就是耀眼的军功吗!
于是牛辅第一个说道:“国相,属下请战,必定帮助国相砍下袁绍的狗头!”
郭祀也大叫道:“国相给属下5000兵马,属下必定击破关东联军,让丞相在酸枣休息!”
李傕大大咧咧道:“你们一个个都只知道吹牛,袁绍他们毕竟有好几万人,是你们说打败就可以打败的,还是让我们飞熊军出战,国相花了这么大的代价,难道不要检验一下我们飞熊军的战力!也只有我飞熊军才无惧关东联军几万大军!”
李傕的话,让董卓的部将一个个妒忌不已。开玩笑,全铁甲营,这在大汉军队当中是独一份的,成为了飞熊军的校尉之后,李傕平时眼睛都是朝天望的,十几年的老朋友也看不起了。这要是再让李傕那还了得!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