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逸史 > 二。萧氏太后续

二。萧氏太后续(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美人的快穿日常 绝世双萌:神医娘亲超厉害 龙凤四宝:团宠妈咪轰动全球 三国我为皇 龙胎秘记 人在异界不想成仙 北屿夏树 总裁前妻哪里逃 白头吟:人妖不了情 懦弱的魔王

其一,第一个萧皇后。

既然说到了萧燕燕太后,不妨把其他萧太后的事迹也一并说一说,毕竟大辽一朝出了那么多的萧太后,也是一件蛮奇妙的事。

第一个滥施淫威的萧太后,应该算得上开国皇后述律平了。可述律平是述律平,为什么是萧太后呢?因为开国皇帝阿保机下旨,将乙室氏、拔里氏和述律氏改为萧姓,并规定皇后只能出于萧氏一族。这也就从源头上解释了为什么大辽有那么多的萧太后、萧皇后,因为人家本来就规定,后族为萧。这是一个射完箭,再在着箭处画靶心的问题。

述律平被尊为“地皇后”,小名叫做月里朵。史称“勇决多权变,,阿保机行兵御众,述律后常预其谋。”有一次,阿保机带兵去攻打党项部落,结果室韦的两个分支前来偷袭阿保机的大本营,许多人都害怕的不得了,打算逃跑,这时候述律平站了出来,积极组织大家迎战,奋勇当前,并且设置伏兵,终于打退了敌人。阿保机知道后,高兴的不得了,自认为得到了贤妻。之后阿保机野心越来越大,南征北战,一统草原,杀七部首长,三次平定诸弟叛乱,终于废掉可汗制度,称帝自立。

述律平很喜欢自己的二儿子耶律德光和三儿子耶律李胡,却不喜欢大儿子耶律倍,因为大儿子很喜欢汉文,亲近汉制度,而二儿子德光汉文水平一般,但打仗很厉害,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阿保机926年攻灭渤海国后死后,太后称制总摄军国重事。她想立自己的二儿子耶律德光,但是朝中的大臣很多都支持太子耶律倍,于是她就利用阿保机下葬的日子,将不服自己的大臣叫来说:“你们和先帝关系都很好,他走了,在下面寂寞,你们去伺候他吧!”于是杀了几百人。(百官授首,公卿曝骨,有河阴之变感,只不过当初河阴杀群臣是为了对付太后,现在在陵前则是太后在杀群臣。)

蛮夷大臣大抵是无知的,太后叫死就死呗,何况陪侍先帝也是个大名目;汉人大臣大抵是狡黠的,有个叫赵思温的就不肯去见先帝,太后大怒:“你与先帝如此亲近,怎么不肯去呢?”赵坦然答:“要说和先帝的关系亲近,谁都比不上皇后您啊!您先行,我就跟进。”此话一出,众人大惊,这可是让太后下不了台的话啊!赵思温估计是想临死前看看太后发窘的样子,死前心里偷着爽一把。谁知道太后的应对却惊呆了所有人!只见她拔出腰刀,“喀嚓”一声就把自己的一只手砍了下来,说:“现在皇帝年幼,还有许多大事未了,我暂时不能陪着先帝而去,那就让这只手先去吧!” 这也是个狠人呐。不过您既然找借口不去,那么恕赵某也得理不去了。殉葬乃止。

这赵思温可是个妙人儿,一生投降无数次,还降外虏辽邦,最后竞得善终,可见恶人有恶报是信不得的。所说他差点得恶报,还不是靠自己的急智捞回来了?太后中意的儿子终于也登上了皇位,否则那么多人还白杀了?

其二,最后一个萧皇后。

有第一个萧太后,必有最后一个萧太后,况且这个萧太后同样称制妄为。

辽末天祚帝作天作地,逃入夹山弃国。南京(即燕京)一片混乱,外虏内忧。萧干与李处温父子、林牙耶律大石、左企弓、虞仲文等蕃、汉大臣、诸将领、燕地的父老长者,近万人拥立南京留守宗室耶律淳为帝,遥降天祚帝为湘阴王,改怨军为常胜军,是为北辽宣帝,改元“建福”。耶律淳的德妃萧普贤女为又一位萧皇后。

在金北宋南的夹击之下,耶律淳很快惊惧而死。耶律淳无子,遥立天祚帝第五子秦王耶律定为帝,(废其父而立其子,这北辽朝廷也是玩笑呢。)南京空虚,就由萧太后临朝称制,主军国事,改元“德兴”。这太后当得,连小皇帝也可以没有、凭自己为所欲为,这是女皇帝啊。

李处温父子有拥立之功,儿子李奭亲自将皇袍加著耶律淳之身,但在耶律淳死后一无所获。故心怀不满,在册立太后的典礼上姗姗来迟,引起了萧太后猜疑。她召来李氏父子,借机夺取了父子俩手中的相权。不料父子俩始终以“戴翼功臣”自居,不仅没有夹起尾巴做人,反而丧心病狂同时通宋又通金,“处温父子惧祸,南通童贯,欲挟萧太后纳土于宋,北通于金,欲为内应,外以援立大功自陈。”阴谋败露后,萧普贤女下令羁押李处温父子,当庭质问他们。李处温极力装无辜:“臣父子于宣宗有定策功,宜世蒙宥容,可使因谗获罪?”萧普贤女怒道:“向使魏国王(指耶律淳)如周公,则终享亲贤之名于后世。误王者皆汝父子,何功之有!”(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随即又历数其罪,李处温战栗不已,无言以对,即被赐死,儿子李奭处以凌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我能复制一切 生子系统哭着求我放过男主 成为前任死敌的心魔后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亮剑:火力为王 特种兵:开局融合死射天赋 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回涯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