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无可奈何(1/2)
对于益州发生的事情,天下其他诸侯并不知情。
那是自然的,毕竟不是什么大事,也没有谁会刻意宣传,只有在日后发生了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才会有人追溯根本而进行调查吧。
而与此几乎同时的江东。
“山越又反,为祸不小,不知诸公可有何良策?”
年纪轻轻的孙权在这个时候得到了与他年纪完全不符的身份地位,近两年来光是处理仙逝之兄孙策所遗留的烂摊子就花费了不少精力,而且还没有完全处理完毕。
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会稽、吴郡两地的蛮夷接连造反,尽管严格来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可却依然使得孙权军疲于奔命,他觉得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去镇压。
于是话音落下之时,他的目光便是落在了张昭的身上。
于公,张昭乃是孙权兄长孙策的托孤之臣,直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二者之一,于私,他又是孙权的老师,会让孙权下意识的产生依赖性。
但是,此时过于年轻稚嫩的孙权遗漏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有关山越一事,其实算是外事。
是的,他不应该问张昭,而是应该不远万里传信于鄱阳湖练兵随时准备进攻江夏报仇雪恨的周瑜,哪怕是暂时把周瑜调回来也行。
“这,应当好言相劝,尽量安抚。”
张昭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寄”。
如果询问的是政务上的事情,他能在一瞬间给出无数种方案,并且其中有一条绝对包你满意。但偏偏问的是军事上的事情,那就没有办法了。
我点了,你呢。
“…”
孙权并没有反应过来自己是问错了人,只是单纯的对自己老师给出的意见感到无语。
“主公,肃以为,可抽调一将,以恩威并施之法,震慑蛮夷。”
周瑜不在的时候,孙权麾下能够出谋划策的人里,就鲁肃靠谱了,除此还有个勉强靠谱的诸葛瑾。
至于其余人,都是政农大咖,你让他们谋划兵事,没立马跟张昭一样而是有犹豫一下就已经很不错了。
孙权突然很无奈,一开始他并不知道亡兄孙策给他留下的人当中,除了武夫就没几个谋士。
周瑜虽然是个合格的参谋,但他更是个究极合适的统帅,孙权不能将其一直束缚在自己身边。
“子敬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孙权眼见也没其他人想说点什么,而鲁肃的想法也确实很靠谱,就开始期待起了下文。
蛮夷之辈,光靠武力镇压其实很简单,但难的是他们动不动又反。
“肃保举黄盖黄将军。”
这个时候的黄盖,还称不上是个老将军。
“末将定不辱命!”
眼见有人推举自己,黄盖也是立马出班,主动请缨。
···
樊城郡,樊城太守府。
“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孔锡那边说商业上的产业已经逐步取得了成效,想来再过不足一年的时间便是可以正式有所营收了。”
吕玲绮代替朱里巡查归来,正在向朱里汇报着情况。
“很好。”朱里是打心底里觉得很好,但是在此刻感慨万千的她确实千言万语也就仅有此二字脱口。
最起码的一点,如果资金的问题足以解决了的话,哪怕再遇战事并且迁延日久又在粮草情况暂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她也不至于再采取之前的下策了。
尽管当时的刘始在被朱里“冤杀”之后被证实了的确是与刘备有所联系,但她的出发点却并不是如此。
她只是实在没办法了,身为一郡之主,并且是拥有“督”一郡的权利的将领,她不可能有事没事就给自家主公曹老板找麻烦,除非遇到了她无法做出决定的事情,不然任何的一切都得她自己承受。
那件事或许会成为她人生中难以磨灭的污点,但即便如此,假设情况复刻,她依然会选择这么做。
因为她是曹老板的臣子,因为她是曹老板任命的樊城郡守,并且享有督一郡的权利,因为如此,她必须要尽可能的替自家主公守住城池。
她实在做不出劫掠百姓的事情,但却可以昧着良心洗劫城中不愿合作的大户。不,准确的说是必须昧着良心去做!
并不是因为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只是单纯的因为她需要好好的完成曹老板交给她的任务。那就是守住樊城。
不然曹老板没事调她到前线干啥?
再以现在的目光去看待之前的那件事,以资金充足为前提,她就完全可以轻轻松松的按照当时的均价收购粮草。
不过,说得好听些的话,其实也正如战后第一时间的善后处理时她跟吕玲绮所说的话一样。
她是有私心的人,在某一家的安危上,她选择了整个军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