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2)
侯张氏讲到这儿,声音就更大了:“盎,这一仗从林名声大振呀,在山东人里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大家都说他的功劳,好比评书上《薛礼征东》里说的李世民。他听了这话,哈哈一笑,学着评书的腔调,说了句‘朕准了’。
“从那以后,大家都叫他从皇上。从皇上不但有勇,还有谋。那一年赤勒川粮食收成贼好,家家有余粮。到了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
“那雪大的,有一尺多厚,喀喇沁的牧场全被大雪盖上了,蒙古人的牛羊没地儿吃草,饿死的牲口堆成了小山儿。眼看着蒙古人要遭大罪了。
“这个时候,从皇上对大伙儿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咱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蒙古人冻死饿死。他派人给贡王送信儿,愿意送去两千石粮食,换回他们冻死的牛羊。
“贡王接到信儿后哈哈大笑,立马儿同意,还特意命令手下签订了蒙汉友好共处官文。
“从那以后,山东人不再叫蒙古人‘蒙古鞑子’,蒙古人也不再叫山东人‘山东棒子’;蒙古人放牧牛羊不过赤勒河,山东人开荒不过青羊山。还在赤勒川设了粮捕府,开了专门的集市,专门供蒙古人和山东人做粮食、牛羊买卖。”
现在看蒙古人和汉人没那么生分了,包逸仙寻思着,看来——不该装哑巴呀。
乌拉沁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侯张氏给他盖上条被子,继续说:“盎!这从皇上从林不只是有勇有谋,会打架,还会做生意呀。
“他把赤勒川的粮食用骆驼运往喀喇沁,换回来成群的牛羊,再用这些牛羊在赤勒川换田地。没几年功夫,整棵儿浪的大西沟川的上等大平地,就有一半是他家的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
“你看这大院,两栋大瓦房,还有厢房,雕花大门楼,四角还有炮楼子。最兴旺的时候呀,这大院里看家护院的就有三十多人。那时候呀,连粮捕府县衙的县太爷,每年过年的时候,都到他家来拜年。”
侯张氏眼皮往下一耷拉,哀叹一声:“唉——!可惜呀,可惜这从皇上家呀,人丁不旺,连生三个孩子都没立住(活下来)。
“老大刚出生就得了水痘,没出月子就死了。老二长到五岁让热河来的胡子绑了票,从皇上送钱送晚了,被胡子撕了票。老三在去粮捕府上学的路上遇到了猍歹,被猍歹叼去了。
“只有这老四从孝儒呀,活了下来。从皇上视为掌上明珠,不让他干地里的活计,从小套马车送到粮捕府,住在新学堂里读书。
“这从孝儒呀,往们都叫他大哥,还真有出息。他不但识文断字,还特别爱看医书、药书拉哄的(等等)。看着看着,人家竟学成了看病先生。不管多么奇怪的病,他一旦遇到了,不看好了睡不着觉。
“盎,就他这股劲儿,看好了好多疑难杂症,成了赤勒川有名的神医了。好多大户人家套马车接送他去扎咕病(治病)。就因这个给人看病的医术,人们尊了从皇上的名号,给他起个外号叫从四皇上。
“从四皇上那可真是个大善人呀,只要是病人,有钱没钱都给看病。遇上有钱人家,给钱就接着;遇上没钱的,药箱子一合,走人,也不听病人的客套话。”
包逸仙听到这儿,越发想见见这个救命恩人长啥样。
这时又听侯张氏“唉”了一声:“唉——好人没好报呀!这从皇上英耀一世,晚年却染上了大烟瘾,每天泡在粮捕府的‘逍遥楼’里,还耍上了大钱。
“盎,那注下的呀,一次比一次大,吓人呀!被好多粮捕府街上的赖皮捧为‘豪赌’。有一天夜里,从皇上压上了大西沟川的所有土地,结果输了个精光,只剩下了这大院和几十亩的坟茔地。
“当时从皇上就后悔了,一夜间头发全白了,没多久就窝囊死了。没过半年,老伴也驾鹤西去,好好一个家呀,就败了。好在,从四皇上已成家立业,也算有个香火延续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