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当归(一百三十一)(1/2)
“女孩儿临死之时,因果已将化解。没有因果的困扰,我可以代替庆州的生灵,也顺便代替过去的自我,现在就答应你的这个请求。但是,叶公子,六十年来,我一直存着一个问题,一个与你有关的问题。
为了那个女孩儿,你值得牺牲一切吗?她配得上你这样做吗?或者直接点:她配得上你吗?”
‘她配得上我吗?’叶栀欲说“配”,却又不肯说“配”,所以没有及时地回答出来,只是重复着这句话语。
这是他现在的疑惑,亦是记忆里始终留存的疑惑。
在那段被遗忘的记忆里,不是自己配不配得上女孩儿,而是女孩儿配不配得上自己。
还有,降临到这片世界后,她制造过的一切,又是真的只为了心爱的男孩儿吗?还是只为了她心中的怨念?
这是一个难以解答的疑问。
叶栀不得不以沉默,回应这个问题。
“叶公子,在回答我的问题之前,我想请你观照一件艺术品——萤火之灾。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你是否能记起一些特别的事情?是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又多了几分把握?还是说,少了几分把握?”
说话完毕,住持摇铃。
舞台上的红布,随铃声拉开。
舞台被清理了一遍。唱腔哀绝的角儿们,早已退场。那些个声光艳艳的幕景,全被抛下。
空旷的地方上,有个黑装的瘦高青年,手持木槌,站立在拍卖台后,微笑,沉默,静待众人。
拍卖台上,有件被“僧伽黎”包裹的物体,散着黄绿色的荧光。
“叶公子,在揭开布包之前,我又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艺术作品?”
听到住持的请教,叶栀来不及思考上一个问题,不得不歪头,提前进入这个问题的思考。
什么是艺术作品?或者说什么是艺术?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降世前的叶栀,主动接触过大量的艺术书籍及其理论著作。
在他的了解和研究中,有关艺术的定义,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各行各业,在上千年的讨论中,仍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标准来界定艺术与非艺术。
叶栀最早接触的读物,是一本规划类教材——叶教授的《美学原理》。那本书对他在美感解读方面的影响最早,印象也最深。
对于什么是艺术,他通过此书形成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并以此筑基完善,叠石扩展。
但那只是他个人对艺术生发出的主观理解,没有真正作为界定艺术与非艺术的标准。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对艺术,要么对包含艺术的美学,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阐释。
例如:一块被人抛在路边的石头。当它被一千个人观照过,可能就会变成一千件不同的艺术品。
石头还是那块石头,却经过人的精神加工,被赋予了额外的因素,成为了不一样的东西。
这些施加给石头的额外因素,在包含艺术概念的美学中,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审美观照时,不由自主地受到审美对象的感染,在刹那间生成的感性世界。
在这个感性世界里,观照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超脱狭小自我的束缚,从而对自我的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感悟。
这种感受和感悟,难以细说。即使是观照者向他人对这块石头进行阐释,也不可能穷尽石头带给他的全部意蕴。
哪怕是阐释,观照者阐释出来的话语,也不仅仅只涉及美学,还有哲学、科学、玄学等诸多内容。
这样一来,艺术将超越局限性的范围,广泛蔓延至其它深层次领域。
广泛蔓延后的艺术,将更难真正定义。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