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2)
宋朝美食鼎盛,开封清明上河边上,百多幢楼宇,约有一半都是餐馆。
食香郁散于四遍,行人失涎于下风。
林瑾带着黛玉阿杨寻香进了一家食楼,后厨忙的热火朝天,两个师傅在前头扯面。和面、拉面的手法极为精妙,做好的面食弱如春绵,白如秋练。
阿杨一时来了兴趣,多看了两眼,林瑾瞧着阿杨一直往那边张望,侧头看去,一时也看得入了迷。
阿杨记得林姑娘就在身边,看了两眼忙收回了视线。
“三位客官,楼上雅间请?”小二瞧着打头两个公子小姐,衣着讲究,忙上来招呼,把人往楼上引。
黛玉瞥了一眼二人,道:“不必了,就在楼下寻个地方,千万要能瞧着那两个师傅。”
林瑾尴尬得摸摸鼻子,阿杨看着黛玉投向两人的带着些玩笑意味的挪移的目光和嘴角的笑意,脸上忍不住也笑起来,又怕笑得太夸张,忙克制着表情,却怎么也压不住,乍看上去倒有些不好意思的味道。
黛玉轻笑,移开目光。
阿杨把手藏在身后,偷偷用力揪着自己衣服,发泄着内心没由来的激动。
几个人跟着小二落座,要了三碗这家店极出名的鸡丝面,又点了鸡髓笋和胭脂鹅脯,末了又添了盘果脯和花糕。
热汤下肚,几人都舒服不少。
林瑾是个对什么都好奇的,问这问那,阿杨见识不少,这些年和师父又学过不少东西,能答上不少,不知道的,就和林瑾两个人瞎猜,有时一通歪理噎得林瑾目瞪口呆却无法反驳,黛玉偶尔插上两句,被二人逗得险些捻不住果脯。
黛玉在杭州与友携游之时,曾听说书人说过不少武林故事,那盗取钱财的偷儿,不过手缝里漏了些东西舍人,世间仁善之词就能为他尽数砌上,那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又被高赞英雄气概武艺高强。她心中忿忿,那些人既受国之惠,却蔑国之法,于盲狼何异?却无人理解。
她自幼被教导多方察事,万不能以偏概全,然那时她被气狠了,只觉武林为国之瘤病,一无善处,直至她师兄回信,解释武林对外威慑他国,对内也能通过他们看见一些高堂不可及之事,实在是留自痛又不可弃。
后她与几个手帕交泛舟于西湖之上,游湖斗诗,遇上几个采莲女,对方赠了她们一些莲蓬,特意向她们嘱托万万不可往湖边上去。
问其缘由,采莲女只道:“那儿有个呆子!也不知听了谁浑说,这几日一直在那儿那石子丢鱼,想把鱼儿砸晕过去抱走。今早听说他与那鱼儿闹了脾气,又下水来闹它们。”
和鱼闹脾气,可不是个呆子吗?
后来直至日暮西沉,回了家,向自幼寄住在林府的堂姐说起此事,不料身边伺候着的丫头忍不住笑了。
问其缘由,才知她父亲前些日子前些日子跟着商队回家,路上镖师受了伤,那商队管事找着了附近游玩的“阿杨”,用童年拿石子砸晕了湖鱼的乐事哄着那“阿杨”心痒得不行,“不得不”跟着商队,只没想到他到杭州,竟真的什么都不干,专闹鱼去了。
听闻那“阿杨”平日里跟着车队,那儿有趣就去那儿,人也仗义,路上遇事就出手相助,却不杀人,只捆了歹人送官去。
说着那丫头忍不住发笑,似乎江湖人送歹人见官是极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
此时,黛玉才发觉,人们对“江湖人”种种无律的行为习以为常,好像那样才是正确的一般。心中无奈,露出丝愁色,并未对那“阿杨”刨根问底。
这边,阿杨和林瑾一见如故,阿杨还答应了林瑾今晚在他晚修时偷偷给他带吃食。
黛玉含了口茶漱口,抬眼看了看阿杨。此人如同孩童一般,对是非对错带着近似于天真的理直气壮和理所当然,有时说得见惯了事故的林瑾哑然,又无法反驳。
她想起那些对此世不正之事说着无可奈何却同流合污,又或者顺从麻木接受之人,纵世有不甘堕落之人,大部分也只能明哲保身,也正是因为几乎人人如此,不正之风难平,反而扎根人世。不知怎么,对比阿杨,黛玉竟产生了一种此世不豫的荒诞感。
“杨少侠心性正直,黛玉不如。”
“我我我我不是我没有,林、林姑娘才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我我我。。。”阿杨听见林姑娘夸了他,而后又自贬,不知所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