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0章 撤向全州(1/2)
但是,到底往哪儿走呢?这是个战略问题。
也是天军自拉杆子竖义旗以来、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已经一年半了,从1851年1月中旬到1852年5月中旬。
从最初的转战老家附近州县,到进占永安,再到围攻桂林,当然是从胜利走向了胜利,但向桂林开进,并不能完全排除是中途受大峒坳大捷的鼓舞,临时改变了经平乐县撤向广东的预定目标。
可以说,天军在广西走的是逆6字形,其实一直都是想东进广东,在两广之间驰骋就有天时地利人和,游刃有余。
就是在北路天军攻占永安之时,南路天军还是在蒙江下游江上苦战,未能突破平南江口才又北上永安合股的。
一直到把永安占到不能再占之时才突围东进,幸亏中途转向杀到了桂林城下,取得其他义军没有取得的盛大优势。
围攻桂林一个多月,开龙口二十多天,还是无法打开省城,其中也许不乏天意——
如果天军如期拿下了桂林城,就桂林城的四面环水地形,也是无法固守的,有自投网罗之嫌,依然是粮药、军火如何取得的重大问题。
所以,占领桂林的意义只是在于政治影响大,如果在城中建都太平天国,估计还撑不到永安那样的半年时间——
天军围攻桂林不果,换成清军上来围攻,可就不一定这样了!
清军依然可以用炮击优势、用水师甚至是潮勇助战,从上下游水上进入城中,而天军却没有水军和炮火优势,一旦被破要再像永安一样创造突围奇迹,就不太容易了,雨季已经结束了。
杨秀清当晚只是向天王通报:攻城不利、后卫又打上了,必须马上撤退。
具体怎么走,是可以不与天王洪秀全商量的,只要把撤退目标报给他就行了——
无数的史书都说,天军撤出桂林以后,在广西已无所求,便决定向湖广进军,由此虎兕出于?,无敌与江湖了!
总的说来不错,是这样的,但过程其实并没有这么直接,当时的决定应该还是去广东!
这点上,天军与天地会众义军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规模更大、组织更严,攻打过省城而已,前锋也一直由仍是天地会堂主的罗大纲担任。
只是桂林离广东远了,又不能直接走回头路,所以要借道全州、湘南这些客家人区域,再由湘南进入广东粤北、粤西,都是可以的。
只是未料,在此撤退东进过程中,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意外迭出才最终游进了江湖大海。
1852年5月19日夜,天军全部从桂林城下撤围,向全州进发去湖南,转到南部客家人区域去。
全州,在桂林城东北300里,已经是广西最东北边界,离湖南永州160里,地处都庞岭与越城岭之间,山属五岭,水注长江,已经往北流了,不再是两广的母亲河——珠江水系了。
行政上,全州也不是传统意义的两广区域,原属湘楚湖南,明代后才划入广西。
不论怎么走,只要还是围着两广转,天王南王都不致真有什么反对意见,任由杨秀清、萧朝贵一前一后行动保护就行了!
那时的人与现代不同,现代是哪儿都知道,那时是哪儿都不太知道——
出了家门口,两眼一抹黑!在两广跑跑,就是见多识广了,就像天王、南王。
更清楚的,是家里家乡,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就像东王、西王、北王等等。
就是南王冯云山这样的天国知识分子、实际的国父,都很难说游历过两广以外的其他地方,更何况普通的天军战士,大有目不识丁者,比如东王杨秀清本人。
当然还有别样说法,他并非目不识丁,会画符驱鬼,但知识水平也不会高到哪儿去,是肯定的。
所以,尽管壮志凌云,拉杆子反清,与清军决战到底,绝不妥协,但眼界、见识、学识上,是远远不及对手的,这也将被后来的天国历史所证明。
对天军撤出桂林以后的战略目标、行动去向,更是不宜估计过高、过远,离开两广的这一步虽然实际走向了全国,但出发点只是绕道五岭山区,下广东。
只是这次撤退,先头部队由南王冯云山部担任,而不再是罗大纲部开路。
因为,天军此去全州往北尽山路,很少水乡,已经超出了罗大纲原先熟悉的桂北范围,冯云山部客家人较为集中,便于在前面探路,因为沿途基本是客家人区域。
罗大纲部担任侧卫,防止向荣从城内出来反扑,坚持到后卫韦昌辉部从将军桥上来才跟随大军撤出。
殿后依然是萧朝贵部,在黎明前就已过了叠彩山,走上了去全州的大道。
桂林撤退是天军主动的,过程中未发生战斗,没有像永安那样被动极点才突围,所以很从容脱离战场,没有耽溺于硬要攻克桂林的幻想中不能自拔,也没有像出永安那样,仓皇中被截掉了尾巴。
天军的全部四万多人马,主动脱离了桂林——广西核心地带,奔向了全州偏远山区。
应该只是有个大致方向,而无具体的目的地,走下去再说。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