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0章 假 说(2/2)
从7月28日英军大部离开镇江,到8月3日出现在南京下关江面,也只有一周时间。
当然,不排除陆军在镇江作战时,海军并没有停顿下来,而是马不停蹄继续上溯南京。
所以,在英军进军南京的途中,除非南京像镇江一样可以准备决一死战外,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即便出城在郊外阻击,时间也不够。
南京驻防兵力,也就是江宁八旗,撑破天5000人,英军多少?概念上一万余人,实际也只5000人。
就两军条件而言,打架清军还可以取胜,打仗绝难胜出。
就算英军从进入长江口起,南京开始整备迎战,时间也只是一个月,修炮台、派兵把守都是难以实现守住南京目标的。
这些措施,在三年前的1840年初,林大人在九龙半岛上都认真实施过,但当战争半年后真正来临时,新修的两座永久炮台仍未完工,连旧炮台也都得放弃。
九龙兵力尽管取得官涌山六捷,也不得不撤悉数撤退虎门,去守卫沙角大角两信炮台。
而且,九龙撤军是非常英明的决断。
实际上,尽管清军来不及在长江上组织防线,大爷此时还是在频繁的调动大军,堵截英军的进击,劳师袭远并没有成功。
英军的这一行动,彻底断送了力战派的最后一点妄想——
自从1841年10月10日裕谦兵败镇海自杀,力战派就已式微。
从1842年3月10日奕经浙东反击战失败,尤其是13日英军转入反攻以后,力战派就已经消失殆尽!
假如此时谁向大爷毛遂自荐,可以击败英军,大爷一定会予以成全,让他壮志得酬,平步青云,一切应有之义都不在话下。
从林则徐弟子刘韵珂的转变看,力战派们算是都转型成功了,至少不再鼓吹武力攻防。
亲自参战的杰出人物魏源,以《海国图志》名垂青史,对英军进犯沿海一直有两大对策——
一是诱敌深入,“槛笼中物”,无疑以为洋人膝盖有问题;
二是火攻,无疑均告破产;
最终,当全书结束,惟剩向敌人学习一途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据说,从他著作中受益的并非他的祖国,而是他祖国的真正敌人——小日本。
我看,他就不如不写,泥马整天吃吃喝喝,历史贡献恐怕还要大些!
既然英军突如其来,清军没有机会,那么英军突如其去的时候,路上有没有机会呢?
清军是不是可以勠力有所作为,撸起袖子干一场,夺回那600万元银子呢?
似乎是可以的,至少可以在江阴鹅鼻嘴堵江一战。
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下游吴淞口是英军北极星号封锁的,江苏水师在黄浦江上都出不来。
也许您可以说江苏水师4艘轮船完全可以打出来,到鹅鼻嘴去塞江!
但这要他们敢打,而且必须得打赢,尽管英军只一艘北极星28,船员也是病恹恹的!
事实证明:4艘轮船山寨货,无此雄心壮志,阿拉也不便美言他们了。
8月中旬,大爷最后调动的一批河南兵1000人,目的地是安徽芜湖,在南京上游的徽江上,看来只是防止英军继续上溯。
或是,准备在相反的方向上决战。
均不在英军目标所在范围之内。
北上的奕经大军,只能从陆上接近鹅鼻嘴,无船可用,自然无法完成堵江目标,只能占领南岸,从岸上侧击回归的英军残兵病将。
从整个9月份的英军动态看,运尸船和病号隔离船基本回到了吴淞口,只有有备而撤的前卫和中卫舰队还在江中。
中卫一部,在镇江接应仍在南京要钱的后卫轮船和水兵连。
就算耆大人尾款拖着不给,英军最后载着大头们的两艘轮船,也必须在10月底长江进入枯水期之前撤出!
当然,撤出之时免不了炮击南京城,报复耆英钦差大人。
所以,英军其实分处长江三地:吴淞口、镇江、南京,各自尚有自卫能力,并未彻底丧失战斗力,机会也只会出现在航行的过程时候。
问题是,奕经能不能靠侧击堵住英舰?
比如说,将最大的运兵船马良号,或者皋华丽号击沉,或击停,在鹅鼻嘴湾中,依靠英军自身的沉船停船堵住狭窄的航道。
然后,集中炮击没有出路了的英军舰队。
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可以回答了!
不知大家见没见过,打过败仗的人?
逃命、保命才是要务,哪还会主动去找死到这个份上来?
个人意思,英军就是病得气息奄奄的一条大长虫,也会顺流而下流出吴淞口的。
何况英军并没有到此地步,一旦发现前卫舰队被击,精神就来了!
前已说过,炮声、枪响、战斗才是治愈霍乱、温病、远征综合症的良药!
英军来华三年,三次遭此疫病亵虐,都不是发生在战斗的时候——
1840年9月的舟山;
1841年6月的香港;
1842年8月的南京。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