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6章 小人们为啥没刷新历史?(1/2)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
敝人已经再次跑到时间的前面,把颜伯焘大人尚未发生的后事都写上了!
是的,这节依然是这个时间点上——1841年11月,当时尚未发生的事情。
因为它们说的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所以提前集中来说,真到后面的话,已经顾不上这些旧事了!
前面三位大人:裕谦、颜伯焘的案子都结了,余步云还有牵扯的新案,可以后面继续。
要真正了结大人们的这些旧案,照样是离不开他们随身的办事人员——或家丁或卫兵、或心腹或能人——
总之,都是地位比较低下的小人,不是大人。
裕谦大人的死,没有问题,问题是他死得不够干脆利索,牵涉到了仍然活着的提督余步云大人的前途和命运!
说来也真是,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了还有什么前途和命运可言,干脆离休得了!
其实不然,不到盖棺之时岂可定论?
人生有些大事,比生命还重要,比如名誉,比如实利——
裕谦大人,在生前就把自己基本搞定了,大爷也不得不认可其忠心可鉴、业绩可表!
而余步云虽然没死,但活得极其尴尬多余,还不如此时效法对手裕谦,壮烈算了!
但是,人这玩意是越老越怕死,更何况身居高位,应有尽有,岂可胡乱蹬腿,糟践老命?
对他的逃跑在先指控,主要来自巡抚刘韵珂及杭州将军奇明保的奏折,而依据是裕谦的家丁余升、心腹副将丰伸泰二人到了杭州的当面之词。
此事如果坐实,那么余步云大人就得为镇海丢失负责——掉脑袋。
余升、丰伸泰在镇海之战中,始终紧随在裕谦身边,被视为证言和证人存在于裕余是非中。
余升还对刘韵珂说:裕谦在镇海城墙上时,余步云前来求见,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全家30多口要生活,不能死!
并要求准许他,派员前去与英军洽和,为裕谦断然拒绝。
余升还说:裕谦自己与镇海共存亡,在城墙上见余步云率先从东岳宫逃跑,就下令炮兵轰他,被他绕远躲过去了……
裕谦这两番大义凛然的言行,出自余升之口,丰伸泰可以作证,作为读者也有理由相信裕谦是可以说出这番豪言壮语的,并且能够做出炮轰余步云贪生怕死行为的。
不会打仗,难道还不会说话吗?
打不到敌人,还打不到逃兵吗?
结合裕谦到任后的一贯言行,撤退去宁波都是不可接受的。
裕谦早已将镇海看作了自己的人生终点和归宿,要不然在随从紧跟的情况下,怎么还会突然脱身跳水?
裕谦有这英雄潜质,是存心求死的,是谓英雄气短也。
但是,真当余步云后来因浙东反击战中的行为,被押送北京审理时,作为证言和证人的余升和丰伸泰二人,到庭作证——
证言却变了,均否认说过这些话!
甚至裕谦当时说的是:余步云到了宁波的话,可以自行上奏。
这就不好办了!
等于是:余步云在镇海作战中,没有借口家人什么就要求和的事,就是撤退到宁波,也是裕谦允许同意的!
这怎么回事?前言不搭后语,翻供了。
而且,当庭说的话得到了庭审官的认可——
认为,余步云在镇海作战中确实没有逃跑的事实存在,在镇海是没有责任的,也是无罪的。
两位证人当时见刘韵珂说的话,许是太过爱护主人、操心之至所致。
为什么二位小人的证言会发生如此的变化?
会不会在裕谦死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俩受到了余步云余威或余党势力的威胁?
有可能。
如果说,余升当时是裕谦家臣的话,裕谦死后应该也回复了自由之身,甚至改换了门庭也有可能,再为备享哀荣的裕谦辩护已无必要,而替70岁的老将说话是有可能的。
丰伸泰不是裕谦的家臣,是江苏江宁镇副将,仅次于总兵,在军中完全受余步云的支配,不改变的话,甚至可能招致余提督的打击报复,借故处死都有可能。
完全应该,否认自己过去说的话,才是正确的表现,否则,万一余步云无罪出来,自己就死定了!
他们新的庭言,在经验丰富的庭审官眼里被证明成立,说明符合庭审时节的形势——
既证明了他俩对裕谦的爱,也证明了自己对余步云提督没有什么特别的恨,与他后来的惨死没有关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