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3章 裕谦为何没责任?(2/2)
大爷在厦门战役后,获知英军有陆路提督郭前来,下令增强陆上防卫措施,已是临战状态,裕谦才在镇海城北海滩、大峡江北岸码头等英军可能进攻登陆的地方下了些石条、鹿寨。
镇海的那些炮台、工事、火筏等防卫设施,基本还是前任伊里布装门面糊弄大爷留下来的。
裕谦的军事水平和追求,完全表现在定海,而不是镇海,所以对定海二战还有话说,至少战略部署还是得当的,可以负责的。
但直到镇海开战,他才知道将士用命、拼死抵抗都换不来战斗的胜利,自杀身亡了——
战斗怎么收场?
还活着的将士该怎么办?
一概不管了?
当然一概不管了!
假如您作为战士,普通一兵,跟上了裕谦大人,会做何感想?在您最需要指导的时候,他大人自己自杀了!
您要是学他,就只有自杀,不能逃跑。
所以,在下要说的是,裕谦的军事素质,其实就是零。
再假如,给您派上裕谦这样的指挥官,带着您的部下去作战,他这样您又作何感想?
或者,也像镇海县丞李向阳那样,跟着跳就没事了?
林大人尽管也是文官,早在镇海短暂停留时,就判断出自己的这位高足,不足以言军事。
反观余步云的战场表现,毫不含糊,该拼则拼,还跑则跑,还主动收拾残局,已是战场老手了。
当然,他顺着伊里布主张羁縻和谈,对璞鼎查来说也是没用的,注定要失败。
不与英军硬顶,对轰,至少还是那个时代的军事常识,否则就是漠视武器作用的傻逼。
余步云在沿海各省提督中,名望、年龄都仅次于杨大战神,是冕大爷首先派到镇海去收复定海的得力武将。
但被后来的新巡抚刘韵珂、钦差伊里布这些大笔杆所改变融合,等到了裕谦来时就前后完全不一样了。
裕谦毕竟文人出身,言必称战,无以复加,给余步云的印象肯定恶劣,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文人如此张狂,与饱经战火的武将从不轻言出击,形成鲜明对比。
裕谦尽管是两江总督,自诩战神,但要在战事上完全抗礼余步云,心理肯定不占优势。
所以,才坚决反对余步云优待俘虏的建议,极力强化决战的态势,甚至用下跪对天发誓的方式来杜绝他们的和谈幻想。
裕谦杀战俘的动机,也是杜绝余步云们和谈幻想的方式之一。
至于为什么杀得如此变态残酷?
则跟余步云们没有多大关系了,反而与大爷有直接关系!
大爷让沿海各省撤军节费,无形中使一贯坚持力战的裕总督裕战神发现自己的身后,并没有大爷的鼎力支持。
这无疑是万丈深渊。
绝望的裕谦走了极端,故意在大军面前展现出比武将更为血腥的一面,就算是所有人都跟英军媾和了,他裕谦也不媾和。
即便真和了,英军也不会放过自己——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死战决胜成了裕谦生前的唯一选择。
当然,裕谦作为前线最高指挥,是有权立即处死任何人的,无须经过大爷同意。
至于死得的船长、纹理船长,在求生本能下做出的一切真实表现,也是无奈之举。
裕谦大人按残酷的《大清律例》谋反条来处理船长,也是有法可依、无可厚非的。
但是,如与林大人积极分化洋人、伊大人优待战俘以换回岛屿的人性化措施相比,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裕谦的残酷无人性,便一览无余了。
从人的角度来说,林大人无疑是伟大的,伊大人是智慧的,裕大人的确是野蛮的。
不能说,前两者就不知道《大清律例》的残酷性和适用性,世上酷刑千千万,像裕谦这样主动嗜血的大员还真不多见。
到镇海战役见分晓的时候,也是裕谦无可遁形的时候,一再求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裕谦大人的死也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被水淹了个半死后,还被长途颠簸了140里,中途应该是在宁波城内还再次服毒——
吞咽鸦片才最终得以咽气,告别这个不由自主的世界。
以他的表现看,也无脸再苟活人世,所以得意之时不要说过头话,更不要做过头事,给自己留条后路,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哪怕是在战场上,两军对垒时,得饶人处且饶人,既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生命、尊严的尊重。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